京津冀之间的关系也要更多地服从市场的决定,按照市场规律,由企业、生产组织者来选择合适的位置组织生产。我们关注的是,河北省能否更好地适应市场规律,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商业营销管理、法制法规等外部环境,使这些产业、工厂能够很好的组织生产,这是要点。...[详细]
时间:2014-05-13 14:17
查看:1475次标签:京津冀同质化一体化
目前,河北公布的计划是,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详细]
时间:2014-05-09 09:45
查看:1162次标签:京津冀河北一体化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最重要的是走出一个新的发展道路,问题大家来解决,收益也一起分享。如果大家都看到协同发展的收益,而这个收益又有很好的分配机制,问题就会慢慢得到解决。...[详细]
时间:2014-05-08 09:52
查看:675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应该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作为“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者,赵弘认为,北京需要更多借助相关资源进行创新,同时有序、有步骤地与河北合作,将整个区域带动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现有资源拿出来分。...[详细]
时间:2014-05-08 08:36
查看:1165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城及中小城市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详细]
时间:2014-05-04 13:18
查看:453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中小城市
京津冀要学习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验。长三角、珠三角用中央协调了吗?没有,中央当时让广东搞改革,不给钱,给政策,珠三角就干起来了。长三角呢也没有让中央来协调,他们靠的就是市场经济。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详细]
时间:2014-04-29 09:05
查看:370次标签:京津冀市场经济一体化
为什么京津冀一体化突然热起来了?最高层关注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大面积的雾霾是其中直接的推动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北京的人口。北京的人口问题,几任领导来北京视察时候都十分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更明确,就是有效控制人口规模。...[详细]
时间:2014-04-29 09:00
查看:444次标签:北京一体化京津冀京津冀一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让这一战略起点很高,同时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相应的探索、引领作用。...[详细]
时间:2014-04-28 08:30
查看:4226次标签:增长极京津冀中国经济一体化第三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第一位要抓的就是首都功能过度聚集的问题,要疏解首都的功能。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了焦点。北京疏解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里面只是它的一个任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首先要瞄准它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现在那些属于低端的、非核心的功能,确实需要疏...[详细]
时间:2014-04-25 08:55
查看:602次标签:定位京津冀一体化功能
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信证券就认为,2014年有望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破题之年,行政藩篱打破和产业布局优化是核心驱动力。为此,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模式将从三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顶层设计有望打破行政藩篱;基础设施、产业协同、资源流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预计将...[详细]
时间:2014-04-24 09:39
查看:374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调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的初衷之一,是破解北京当前拥堵、污染等问题。然而统计显示,尽管北京采取了全国最为严格的落户政策,但近年来每年新增人口均超过50万,相当于每年扩充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详细]
时间:2014-04-24 09:31
查看:274次标签:樊篱京津冀大潮一体化利益
城市群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详细]
时间:2014-04-22 08:55
查看:377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思路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不言而喻。从长远来看,京津冀的顶层设计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概念,也绝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产业和企业的转移。...[详细]
时间:2014-04-22 08:54
查看:329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层面
产业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差的走了,好的留下来;盈利差的走了,盈利高的留下来;污染的走了,清洁干净的留下来”。这本是正常的规律,但是否转移,转移到哪里,是河北、湖南、还是甘肃、贵州,都应符合经济的规律。...[详细]
时间:2014-04-21 08:13
查看:432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保护地方
2013年,由6省区市7部委组成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启动,获广泛关注。近来,京津冀持续互动,开始就区域污染治理探讨统一限号限行、统一油品等多项措施,让联手治霾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较为亮眼的举动。...[详细]
时间:2014-04-19 20:11
查看:401次标签:京津冀排头兵一体化治霾
相对于天津而言,北京商务成本高,天津具有区位、制造业、口岸等优势,京津高铁开通,来往北京、天津两地仅需30分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城效应。半小时的生活圈和工作圈,促进了京津两地各类要素更便捷、更顺畅地流动。...[详细]
时间:2014-04-18 08:54
查看:489次标签:京津冀天津一体化思路合作
。这里不讨论保定能不能做副中心,也不讨论什么副中心。只讲一个问题:在一体化中,不能只顾讲行政区,而不讲行政区所辖的具体县、区、市。京津冀一体化,从城市空间上来说,应以首都圈作为主体形态,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应让中小城市在一体化中显山露水。...[详细]
时间:2014-04-18 08:47
查看:309次标签:京津冀一体化
毋庸讳言,虽然我们划定了三大经济圈,但是,从经济圈的内涵、架构和运行模式上,我国的经济圈与世界上几大著名经济圈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圈在“一亩三分地”上,大局观欠缺,更难以协调发展。因此,打破“圈圈”,实现一体化发展成为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必由之路...[详细]
时间:2014-04-16 08:51
查看:400次标签:京津冀拦路虎经济圈重拳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箭在弦上。国家发改委9日称: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区域发展。...[详细]
时间:2014-04-15 11:08
查看:8554次
标签:京津冀一体化交通高铁经济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箭在弦上。国家发改委9日称: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区域发展。...[详细]
时间:2014-04-15 11:08
查看:4105次
标签:京津冀一体化交通高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