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提出对人民的正确态度,标明为人民做什么、怎样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优良的传统。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是这样做的。显然,到习近平总书记这里,他把这条“主线”画得更粗了,上升为党的一切事业和工作的“中心”。...[详细]
时间:2018-01-17 08:54
查看:2980次标签:张太原历史唯物主义以人民为中心
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就是在一定社会基本分配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体利益分割和配给的制度。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衡量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完善的标准。...[详细]
时间:2017-11-20 13:33
查看:824次标签:魏广志利益分配机制历史唯物主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在切实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细]
时间:2017-10-12 11:14
查看:422次标签:韩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百年来,中国通过自身的艰辛努力,不走西方列强对外侵略、对内掠夺的老路,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正在以一个巨大文明体的身份重返世界舞台中心,其在国际格局、力量对比以及价值原则上对于“西方中心论”既有范式的消解和替代才刚刚开始显现。...[详细]
时间:2017-10-09 13:37
查看:638次标签:张西立“7·26”重要讲话历史唯物主义
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强起来”后的新课题新难题。...[详细]
时间:2017-09-14 09:37
查看:413次标签:贾立政问题导向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种提高和改善虽然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当前我国所处的“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与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显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详细]
时间:2017-08-31 09:35
查看:505次标签:韩振峰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国情没有变,就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详细]
时间:2017-08-30 11:01
查看:1116次标签:秦宣阶段性特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国情
历史观回溯在于促进一种“爱国爱港史观”的生成及主导化,这对香港政制发展前途有重要启发。缺乏历史共识,缺失国家认同,是香港反对派之“民主回归论”的主要精神缺陷。习总书记的历史观论述对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新阶段精神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详细]
时间:2017-07-07 16:59
查看:1091次标签:田飞龙一国两制历史唯物主义法治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建构中涵括着话语体系的建构。正是通过宏观话语、中观话语和微观话语体系的相互区分及相互交融,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现实形态做了深刻的阐释与反思。...[详细]
时间:2017-06-05 09:43
查看:1330次标签:梅景辉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历史发展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对前者又有反作用;政治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经济是政治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详细]
时间:2017-06-02 09:25
查看:827次标签:李建平政府作用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
探讨文化自信需要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中去把握其生成与发展机制。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文化与意义世界,在自我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形成了文化自信。变革与冲突引发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由此带来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文化批判构成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机制。现代性引发了对...[详细]
时间:2017-03-15 15:31
查看:2870次标签:魏波文化自信历史唯物主义中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强...[详细]
时间:2017-03-14 13:54
查看:1686次标签:辛向阳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就要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凝聚成“唤起工农千百万...[详细]
时间:2017-03-06 09:16
查看:385次标签:郑平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是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就是改善民生的原本动因和目标指向。...[详细]
时间:2017-01-19 14:05
查看:895次标签:双传学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路线政治优势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详细]
时间:2017-01-16 13:19
查看:1162次标签:王伟光党中央权威核心意识历史唯物主义
在用好“四种形态”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将“四种形态”的要求贯穿于监督执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详细]
时间:2017-01-03 15:52
查看:795次标签:正风反腐纪律监督执纪历史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根本标志”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论,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南。...[详细]
时间:2016-09-19 14:12
查看:2378次标签:田心铭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并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幸福目标的现实、可行、高效、务实、管用的发展道路(手段),是完全值得肯定与自信的道路(方向),它构成中国自信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道路自信也间接表征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详细]
时间:2016-09-14 09:04
查看:3428次标签:李永胜历史唯物主义四个自信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必经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对道路的自信,源自对文化的自信。文化不仅是知识、智慧的积累,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详细]
时间:2016-09-07 16:48
查看:1293次
标签: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必经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对道路的自信,源自对文化的自信。文化不仅是知识、智慧的积累,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详细]
时间:2016-09-07 09:45
查看:1684次标签: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