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风波以来,示威者的行为处于不断变质的过程中。最初的“反修例”是以合法的游行示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但示威者不断滥用这种自由,以暴力因素裹挟游行示威,模糊甚至有意混淆合法示威与非法暴力的规范性界限。对暴力的超限容忍乃至于礼赞,根源于香港一些政客对超越法治...[详细]
时间:2019-09-09 15:10
查看:537次标签:田飞龙反修例施暴者依法治国
历史观回溯在于促进一种“爱国爱港史观”的生成及主导化,这对香港政制发展前途有重要启发。缺乏历史共识,缺失国家认同,是香港反对派之“民主回归论”的主要精神缺陷。习总书记的历史观论述对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新阶段精神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详细]
时间:2017-07-07 16:59
查看:1087次标签:田飞龙一国两制历史唯物主义法治
G20杭州峰会召开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临艰难转型的特殊历史时刻,具有特别的中国和世界意义。对中国而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以自身经济体量与增长模式对世界经济做出重要支撑和示范,更以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区域共享的发展主义带动世界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探索。...[详细]
时间:2017-03-23 14:30
查看:494次标签:G20一带一路田飞龙杭州峰会互补
2014,法治成为年度关键词,成为中国改革史新的主题与历史节点,成为未来三十年中国政治社会转型发展的底线共识与秩序基准。这一转折来之不易,既是改革三十余年社会多元化与秩序演进的自然要求,也是执政者与时俱进、秉持回应伦理的适时决断。法治在新中国历史中的重新确立经...[详细]
时间:2015-04-16 12:40
查看:705次标签:田飞龙三十年中国法治法治建设法治新起点
作为十一世纪的中国改革家,王安石在其士大夫传统中尽到了本分与创造性,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与制度遗产,即使是变法从设计到执行的一系列缺陷也可为后世鉴。...[详细]
时间:2013-11-25 13:38
查看:1211次标签:田飞龙王安石变法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司法改革存在两种认知模式:一是关联论,即认为司法改革与宪政民主有着强烈的内在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加强;二是切割论,认为司法改革仅涉及普通法治的加强,并不以完备的宪政民主为前提,其结果也未必导向完备的宪政民主。...[详细]
时间:2013-11-20 13:24
查看:1099次标签:田飞龙司法改革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司法改革存在两种认知模式:一是关联论,即认为司法改革与宪政民主有着强烈的内在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加强;二是切割论,认为司法改革仅涉及普通法治的加强,并不以完备的宪政民主为前提,其结果也未必导向完备的宪政民主。...[详细]
时间:2013-11-20 13:24
查看:1142次标签:田飞龙司法改革三中全会
《错案》是一部不错的司法读本,它向我们呈现的不是阳春白雪式的“正当程序”神话,而是一个相对发达的法治国家里充满负面晦暗色彩的司法史。
该书由法国著...[详细]
时间:2013-04-25 12:45
查看:698次标签:司法误伤法律预设司法推理错案田飞龙
[摘要]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环境政治”的登场,同时也表明原有的环境政治治理模式的式...[详细]
时间:2012-10-25 14:35
查看:955次标签:田飞龙王又平环境政治治理群体性事件厦门PX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