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优秀的民法典应当是一本公民权利的宣言。通过制定一部民法典来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确立现代社会的基本交往规则,不仅能够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广泛地吸纳全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法治建设进程,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养成遵...[详细]
时间:2014-09-25 09:46
查看:554次标签:百科全书法治现代化
民间法研究作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在我国法学界开展已经多年,但它在我国主流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却相当有限,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的法学教材几乎没有涉及。之所以如此的缘由主要有两个方面。...[详细]
时间:2014-09-24 12:41
查看:435次标签:民间法法治谢晖
在周叶中看来,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现代法治的核心即在于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治理体系。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依法制权之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依法治国无疑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政建设是检验社...[详细]
时间:2014-09-22 10:59
查看:2448次标签:法制法治周芳郑娜
建立和完善更加广泛的立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立法事项,原则上都应当向全社会公布,并建立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和反馈制度。...[详细]
时间:2014-09-22 09:10
查看:1710次标签:难点法治亮点重点
对权力的制约不仅需要“以权力制约权力”,更需要“以权利制约权力”。当今之中国,公众并不缺乏维权与护法的热情。所缺的,其实是制度化的监督管道和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道理还是“窑洞对”中的老话,“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详细]
时间:2014-09-19 14:55
查看:2271次标签:法治中国王琳法治法制
法治中国,不是就法治谈法治,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就如何治国理政、治军安民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提出的总体思路,是治国理政、治军安民的总体性战略,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系统思维的鲜明执政特点。...[详细]
时间:2014-09-19 09:25
查看:1393次标签:习近平要义法治思维
重温六十年前国家制定的根本大法和立宪精神,回顾新中国宪法发展史走过坎坷不平的道路,欣逢法治春天的来临,真是感慨万千。典范犹存,光辉的历史文献正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创着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新局面。期待中国在法治化轨道上越走越宽广,这正是我的梦想...[详细]
时间:2014-09-19 09:16
查看:676次标签:法治五四宪法
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秩序与合作、和谐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的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和传承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法文化,以法文化建设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详细]
时间:2014-09-18 10:05
查看:428次标签:法治张国林文化法文化
什么能令人心潮激荡?绝不是无关痛痒的掌声,绝不是矫揉造作的粉饰,绝不是锦上添花的赞美。“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苦乐到心头”,我们为民生的改善而幸福,为权利的彰显而激动,为法制的完善而欣慰,为政治的昌明而振奋。60年,中国式民主给了我们太多心潮激荡的理由。...[详细]
时间:2014-09-17 10:31
查看:458次标签: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医赖强占床位是违法行为。法律有规定,对于主观恶意赖院不出的行为,应视为对正常医疗秩序的破坏,可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进行处罚。...[详细]
时间:2014-09-17 10:28
查看:471次标签:林余颖医闹法治
在众多涉及人民基本权利和权力结构的领域,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要成为最高和最主要的指导依据。这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是良法。为达此目的,立法过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得到更有效地保障。...[详细]
时间:2014-09-17 09:54
查看:1158次标签:生产力法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改革的重要部署,也是理论的重大突破。对此,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研究。...[详细]
时间:2014-09-16 09:11
查看:1118次标签:法治经济发展周人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国内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一定会寸步难行。...[详细]
时间:2014-09-11 14:10
查看:2534次标签:习近平辩证底线法治思维方法
所谓权威,是指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作为社会行为的原则和秩序,应当具有统一遵循的极大权威。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组织,都只能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而不能在法律之外,更不能在法律之上。...[详细]
时间:2014-09-09 09:38
查看:855次标签:中国法治趋势依法治国
...[详细]
时间:2014-09-03 09:45
查看:7375次
标签:法治中国底线规则法治中国
“丝绸之路法治文化公益行”北线活动于8月16日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动,历经陕西长武,甘肃平凉,宁夏固原、中卫,甘肃凉州、甘州、嘉峪关、玉门、敦煌,新疆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详细]
时间:2014-09-03 09:45
标签:法治中国底线规则法治中国
要说明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差别,最好是采用比较说明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先从西方法治社会的根源说起。西方法治社会的源起实与他们的宗教观念有密切关联。...[详细]
时间:2014-09-01 14:33
查看:613次标签:文化人治法治
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一般来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仅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机制,而且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强,习惯以法律方式解决纠纷。...[详细]
时间:2014-09-01 09:45
查看:794次标签:德治法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时至今日,无论是传统中国的儒家资源、法家资源,还是西方传来的英美资源、欧陆资源,都对中国法治建设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详细]
时间:2014-08-29 09:51
查看:2639次标签:中国法治五大关系
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2013年年初,习近平同志在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详细]
时间:2014-08-28 13:53
查看:2394次标签: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法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