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领域既包括整体性的国家,也包括关键性的政府和基础性的社会。这就是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都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分别代表法治建设的不同方面。...[详细]
时间:2014-07-02 10:19
查看:1041次标签:中国法治“一体建设”
秦刚强调,中国是负责任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者和践行者,是国际规则维护者和建设性参与者。中国重诺守信,在遵守国际法方面纪录比有些国家都要好。...[详细]
时间:2014-07-01 14:20
查看:659次标签:外交部法治别国权益
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改革的冲击。因为法治的核心意义就是规则的治理,就是秩序,就是稳定性、可预期性。...[详细]
时间:2014-06-30 09:16
查看:535次标签:法治改革
在传统文化浓厚的环境里,法治刚性的一面会得到加倍放大,如果二者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合,那将会造成新的社会关系的破坏和断裂,衍生出更多矛盾。...[详细]
时间:2014-06-26 10:20
查看:392次标签:传统文化法治
我们也应该看到,简政放权并非无为而治,前置审批的取消也不意味着政府工作的减轻。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高效、科学的行政审批制度,核心是为申报人提供便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详细]
时间:2014-06-06 14:08
查看:831次标签:法治简政放权
这有赖于建立典型医患纠纷“定期公布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媒体的作用,发挥典型案件的良性示范效果。将典型的、成功的医疗纠纷调解或判决案例定期发布,树立患者对现代法治的信心,防止其产生暴...[详细]
时间:2014-05-30 16:16
查看:756次
标签:李勇胡业勋法治医患矛盾
对于无知者,我们要用法治的事实告诉他们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绝非虚话,正在并必将成为中国的现实。对于以权试法的飞扬跋扈者,则要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事实,让他们学会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治是治疗特权思想、根除特权行为药物的不二选择。...[详细]
时间:2014-05-26 08:59
查看:585次标签:法治龚瑜法律保护群众路线
健全的法治要求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一方面表明了法治是需要有经济保障的,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并不是只要花钱就会实现法治。以往的一些以为花钱就能“维稳”的事例表明,不当的花费,既对法治造成了损害,而且无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详细]
时间:2014-05-21 14:34
查看:739次标签:信访工作法治信仰改革
权力配置是否科学、运转是否协调、监督是否有效,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现行权力结构,既有职能分散、“九龙治水”的问题,也有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倾向;既有程序繁琐、效率不高的问题,也有公开透明程度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详细]
时间:2014-05-19 13:12
查看:989次标签:政府职能法治改革创新
在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的一体建设,关键正在于通过法治的黄金平衡点,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利益均衡。...[详细]
时间:2014-05-13 09:58
查看:899次标签:法治黄金平衡点社会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即使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如何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上,是通过市场手段还是政府直接提供也需要具体分析。...[详细]
时间:2014-05-06 09:49
查看:985次标签:政府乱作为“看得见的手”法治
只有充分运用法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优势,充分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通过法治手段来巩固改革成果,才能凝聚起改革攻坚的强大力量,同心共筑中华民...[详细]
时间:2014-05-04 11:15
查看:495次
标签:法治马一德改革
春日里的江西铅山县,湿气氤氲在山林间,永平法庭庭长王勇的咳嗽气喘比往常更严重一些。然而,除了几声压抑的轻咳,旁人几乎看不出任何异常。“我是个爱面子的法官,吃请绝对不去,调解一定让双方服气,执行必须到位。”王勇说,“因为是国家干部,就必须干得好,能让老百姓从心里...[详细]
时间:2014-04-29 12:47
查看:496次标签:法治基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勇
人权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人权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详细]
时间:2014-04-29 11:39
查看:968次标签:中国梦中国人权法治
法治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法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断,彰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详细]
时间:2014-04-28 09:41
查看:533次标签:法治改革
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出发点,按照法治精神求解问题的思维模式。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负面清单”制度,就是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的一次实践。它打开了一个缺口,并以此形成对“权力清单”的倒逼作用。...[详细]
时间:2014-04-18 13:07
查看:446次标签:法治改革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提出的。其实质在于,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详细]
时间:2014-04-13 18:45
查看:842次标签:法治思维方式工作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这方面的治理思想与经验。...[详细]
时间:2014-04-11 09:37
查看:340次标签:市场经济道德法治德治
根据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和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总体规划,在20世纪末把一个对世界市场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这个体制与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详细]
时间:2014-04-10 10:36
查看:1780次标签:吴敬琏改革法治
社会充满活力,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幸福,而社会活力离不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市场经济需要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社会主义以公正和法治为核心价值。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详细]
时间:2014-04-02 15:05
查看:807次标签: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