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后发优势”,包括一方面总结前人和外国人的(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积极的与消极的、进步的与倒退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还要超越于前人和外国人,因而就有可能在国家制度创新方面获得后发优势...[详细]
时间:2014-11-06 10:10
查看:1183次标签:宪法毛泽东社会主义胡鞍钢
胡鞍钢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十分独特的社会主义混合经济。第一,具有十几种经济成分。根据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相互参股、联合生产组建的企业,逐步形成了至少11种经济成分,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详细]
时间:2014-10-14 12:23
查看:1103次标签:法治胡鞍钢混合经济
中国制度这个大厦建好后,要考虑怎么让这个大厦能够住得舒服,越来越多的人都有合适的空间。社会问题不是光凭市场能够解决的,该政府管的还得政府管。一个人看病全家穷。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总走在创收的路上。另外,基层优秀人才上升空间很小,很多社会矛盾说明治理能力有待提高。...[详细]
时间:2014-09-29 15:09
查看:1327次标签:胡鞍钢中国之路西方之路
总之,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国家或政府是它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它的主要实施者和保障者。我们进行制度建设,就是要降低党的治理成本、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以及降低社会治理的成...[详细]
时间:2014-09-19 09:54
查看:497次
标签:制度建设制度变迁胡鞍钢群众路线
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而不同的制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它们会各有长处和短处,也会共存与竞争。...[详细]
时间:2014-09-04 09:35
查看:4269次标签:胡鞍钢美国衰落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农业转型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农业制度安排和农业发展政策,并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与农业变革的兴衰。...[详细]
时间:2014-08-27 15:51
查看:2216次标签:胡鞍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中国经济决策机制已基本形成了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三化”特点。这一概念最早系由时任中央政局委员、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万里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及,当时他基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两化”,即科学化与民主化。...[详细]
时间:2014-08-27 09:24
查看:1960次标签:胡鞍钢中国经济决策机制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也不能例外,但中国必须独辟蹊径开辟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来。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人口,特别是具有超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如何将其改造为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社会,这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难题。...[详细]
时间:2014-08-21 10:00
查看:1184次标签:户籍制度转轨路径胡鞍钢城乡二元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的战略举措,为70年代末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打开了战略机遇窗口。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大步,即中国向西方对外开放。...[详细]
时间:2014-08-15 13:10
查看:2254次标签:胡鞍钢邓小平改革开放
中国是花了36年时间,通过渐进式的、持久战式的国有企业改革来医治国有企业这条“腿”,使其逐渐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再次复兴,兴而越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国有企业数,从1990年1家到2014年的83家。有此前提,中国才能够用1%的全国实有企业总数,创...[详细]
时间:2014-08-05 09:44
查看:673次标签:中国胡鞍钢西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详细]
时间:2014-08-04 09:48
查看:1712次标签:国家治理特征方向胡鞍钢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应当主动向联合国建议,联合国预算应当至少达到世界GDP总量的万分之一的比例。同时,主动增加对联合国缴费额,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为全球性事务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详细]
时间:2014-07-16 13:13
查看:780次标签:中国声音全球经济胡鞍钢
中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我们要深深扎根其间,每天细细地吸收这沃土中的水分和营养,培育出参天的学术之树。我们有意识地将学术种子播撒中国大地,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茂密成林,使当代中国研究更加深广,使“中国学派”英才辈出,使“中国风格”蔚为大观。...[详细]
时间:2014-07-09 13:29
查看:1201次标签:实践智库中国特色胡鞍钢
中国独特的历史轨道、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选择了不同于西方的国家治理。社会实践已经表明,这是真正的“人间正道”,是有效的国家治理,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详细]
时间:2014-06-23 09:52
查看:589次标签:国家治理治理机制胡鞍钢三中全会
中国独特的历史轨道、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选择了不同于西方的国家治理。社会实践已经表明,这是真正的“人间正道”,是有效的国家治理,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详细]
时间:2014-06-23 08:49
查看:1741次标签:现代化国家治理西方化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期报告中,胡鞍钢教授从粮食安全问题的提出、粮食供需关系的变化、粮食生产的约束条件和粮食生产的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为...[详细]
时间:2014-05-15 15:54
查看:4661次
标签:胡鞍钢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粮食供需矛盾
我国的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有利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三大机遇,一是全面开放的政策,二是实施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三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从消极的角度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面...[详细]
时间:2014-05-15 15:52
查看:2018次
标签:胡鞍钢粮食生产食品安全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从国内看受到三方面的约束,一是耕地总数的约束,二是水资源的约束,三是气候变化的约束。这三大约束条件只能越来越紧,不会越来越松,这是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从国...[详细]
时间:2014-05-15 15:50
查看:4395次
标签:胡鞍钢粮食生产三方面约束食品安全粮食安全
解决粮食供需矛盾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提高单产;二是扩大耕地面积。过去12年,从2000年到2012年,全球的谷物增加了4.3亿吨,中国增加了1.34亿吨,贡献率高达31%。2013...[详细]
时间:2014-05-15 15:49
查看:836次
标签:胡鞍钢粮食供需关系食品安全粮食安全
解决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立足国内。党的领导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来都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详细]
时间:2014-05-15 15:46
查看:1773次
标签:胡鞍钢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