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国建构同心圆的共识基础;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调动积极性的情感纽带;不偏不倚的中道精神,是中国包容各种力量的方法原则;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汇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阔步...[详细]
时间:2023-01-04 11:10
查看:443次标签:“和而不同”中华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详细]
时间:2021-04-16 14:10
查看:1880次标签:“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庄子·则阳》篇用虚拟的手法塑造了两个有强烈对比性的人物。这两位人物,一位是知识贫乏的“少知”,另一位是能够高谈阔论的“大公调”。...[详细]
时间:2020-12-14 13:33
查看:817次标签:中国思想“和而不同”创造力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文明”与“富强”、“民主”、“和谐”一起,作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提出来的。因此,它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有礼貌”意义上的“文明”。
时间:2015-02-02 15:17
标签:陈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文化“和而不同”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文明”与“富强”、“民主”、“和谐”一起,作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提出来的。因此,它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有礼貌”意义上的“文明”。
时间:2015-02-02 15:17
标签:陈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文化“和而不同”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文明”与“富强”、“民主”、“和谐”一起,作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提出来的。因此,它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有礼貌”意义上的“文明”。
时间:2015-02-02 15:17
查看:5457次
标签:陈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文化“和而不同”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文明”与“富强”、“民主”、“和谐”一起,作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提出来的。因此,它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有礼貌”意义上的“文明”。
时间:2015-02-02 15:17
标签:陈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文化“和而不同”
史学是用儒家的观点写历史、评价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大史学家包括左丘明、司马迁、司马光等等,都是大儒。儒家是用道理说话,而史学则是用事实证明——就像写一篇议论文,一个是论点,一个是论据;一个是以理言之,一个是以事实言之,文史、经史之间相互补充、印证。...[详细]
时间:2014-10-14 09:39
查看:989次标签:经典智慧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