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时间:2016-07-20 16:57
标签:《宋史》错误多
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宋代可能没有汉唐那样的恢弘气度,也没有开疆拓土的大功业,“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然而宋朝的文明程度却是很高的。如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所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详细]
时间:2016-07-04 10:50
查看:11124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代文明宋代文人宋代理学
宋朝建立之后,首先收夺了高级将领的兵权,同时设置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即三衙,分别统领禁军。中央设立枢密院作为国家最高的军事机构,负责军官的选拔、军队的调动等重大事务,枢...[详细]
时间:2016-07-04 10:35
查看:1432次
标签:游彪《宋史》分权原则宋朝政治制度强化君权
宋朝开国以后,为了防止唐中叶以来武将专权局面的再现,剪除武将势力,重用文官。宋太祖曾经对人说过,“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他认为,即便是天下所有文官都贪污,也比重用武官的危害要小。在...[详细]
时间:2016-07-04 10:29
查看:1944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朝文人重文轻武宋太祖
宋朝开国以后,继承了晚唐、五代的军事体制,国家武装力量的主体是招募而来的。在宋太祖看来,募兵对于国家的稳定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意义,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募兵制度有哪些优势和...[详细]
时间:2016-07-04 10:29
查看:1505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朝募兵制军事体制国家武装力量
宋朝把农村的人口分成五等,按照拥有的财产和土地数量来划分等级,一二三等的富人是重税,四五等户只出力,不出钱。城市也是如此,把城市户口,按照房屋的多少和质量划分为十等,上五等交税,除...[详细]
时间:2016-07-04 10:27
查看:1036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朝土地税募役税土地税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所有体系,大体上可以视为由国家、地主、小生产者三种土地所有制组合而成的三级结构。中唐以前,历代王朝无不利用国家权力,对土地所有制结构进行频繁的干预,试图将所有权不...[详细]
时间:2016-07-04 10:25
查看:838次
标签:游彪《宋史》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宋朝政府
后人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田制不立”,二是“不抑兼并”。所谓“田制不立”,并不意味着宋代没有土地政策,而是指宋政府对土地问题的干预远不如以前朝代那么严重,也没有普遍推...[详细]
时间:2016-07-04 10:23
查看:3515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朝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国内和国外的学术界对宋代的看法差异很大。在欧美学术界,主流的看法是认为宋朝是全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发端。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全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形态就是中国的宋朝,但是在中国国内却认为宋...[详细]
时间:2016-07-04 10:20
查看:618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代宋朝与唐朝社会性质
《宋史》修纂的主旨是,“矧先儒性命之说,资圣代表章之功,先理致而后文辞,崇道德而黜功利,书法以之而矜式,彝伦赖是而匡扶。”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史》专门有《道学传》,以表彰程朱理...[详细]
时间:2016-07-04 10:18
查看:621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史》修纂《道学传》忠义传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宋史》《辽史》《金史》同时开始修纂,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二十一日成书。《宋史》之所以在短期内编纂完成,其重要原因是依据了宋朝史馆已有的国史...[详细]
时间:2016-07-04 10:17
查看:1119次
标签:游彪《宋史》《辽史》《金史》宋朝史馆
元顺帝修史时,元朝已处于快灭亡的混乱时期,所以修史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说,琢磨或者考究的时间很短。同时,修史时尽管动用了巨大的行政资源,但是仍有许多相应资料无法找到,所以《辽史》和...[详细]
时间:2016-07-04 10:15
查看:622次
标签:游彪《宋史》《辽史》元顺帝宋朝历史
通常来说,各朝代在开国后不久,就会把前朝史编修出来。而《宋史》却修得很晚,到元朝快灭亡的时候,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才开始纂修。《宋史》迟修的原因是什么?专家将为您解答,敬请...[详细]
时间:2016-07-04 10:12
查看:804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史》迟修元顺帝元朝
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宋代可能没有汉唐那样的恢弘气度,也没有开疆拓土的大功业,“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然而宋朝的文明程度却是很高的。如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所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详细]
时间:2016-07-04 10:08
查看:1326次
标签:游彪《宋史》宋代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