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相依相融、并行不悖。我们在对中国政治进行的研究中,无论研究对象多么具体、研究方法多么实证,都应努力凝练出一般性知识和具有普遍解释力、预测力的判断。这样的研究成果自然具有让国内外同行关注、讨论和接纳的价值,进而有可能成为引领相关领域研究方向的一...[详细]
时间:2019-04-03 11:05
查看:419次标签:张桂林中国政治意识形态
任何好的制度,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从而使其常活常青常新。中国制度体系的特点既要放在自己的历史和国情中看,也要放在国际比较视野下看,它和西方制度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立制建章背后之精神的不同。...[详细]
时间:2017-04-27 11:29
查看:770次标签:苏长和中国制度中国政治政治精神
中央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其明确的法治定位和价值指向,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应有之义。...[详细]
时间:2016-10-24 15:59
查看:1250次标签:樊鹏从严治党六中全会中国政治
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知识不但有观念,更多的是事实和常识,跳出观念的囚笼而回到事实世界,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大概会是另一种结论。...[详细]
时间:2016-06-06 09:32
查看:1399次标签:杨光斌中国政治改革开放国际大空间
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知识不但有观念,更多的是事实和常识,跳出观念的囚笼而回到事实世界,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大概会是另一种结论。...[详细]
时间:2016-06-06 09:10
查看:1599次标签:杨光斌中国政治政治制度中国经验
随着观察的深入,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图景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个图景不仅有经济层面的,更有政治层面的。美国《福布斯》网站就曾刊文指出,“中国领导人在一个方面做得相当好,即规划长期经济发展。这是美国政府必须学习的”。...[详细]
时间:2016-03-08 16:53
查看:333次标签:陈凌全国两会中国政治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1月,林尚立代表复旦发展研究院,从教育部相关领导手中接过了“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的牌子。当时的论坛,还只是个雏形。林尚立带领着复旦发展研究院,为论坛建章立制、丰满血肉。经过两年努力,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已经成为高校智库界思想创新、贡献智慧的一大平台...[详细]
时间:2016-01-14 13:48
查看:810次标签:中国情怀中国政治智库时代林尚立
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面的和负面的评价都发展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在当前三重陷阱交叠出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政治又将走向哪里?北京师范大学程光泉教授将为您解读社会的变...[详细]
时间:2015-09-20 15:50
查看:29231次
标签:程光泉社会变迁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现实选择
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面的和负面的评价都发展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在当前三重陷阱交叠出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政治又将走向哪里?北京师范大学程光泉教授将为您解读社会的变...[详细]
时间:2015-09-20 15:43
查看:9306次
标签:程光泉社会变迁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现实选择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国政治要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然离不开民主和法治。当我们国家真正清楚了民主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明白民主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而社会发展的保障恰恰就是法治,...[详细]
时间:2015-09-20 15:06
查看:1523次
标签:程光泉中国政治发展走向民主法治
当代中国的比较政治学,与国家的成长共长,与社会的进步同步。当下,比较政治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需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知识支撑、贡献智慧力量。...[详细]
时间:2015-08-03 13:26
查看:908次标签:张小劲比较政治学和平崛起中国政治
美国战后的区域国别研究,包括对苏联、中国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政治学研究,都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其研究目的偏离了“更好认识别人”的应有意义,而是旨在发现和制造别国的内部矛盾,从而为进一步的外交干预寻找借口。...[详细]
时间:2015-04-29 14:44
查看:415次标签:苏长和中国政治中国崩溃论学术生态
“一带一路”不是单一国家的计划,不是一个以领土及其扩展为目标的帝国再造计划,而是一个以“互联互通”为中心概念的、以多重复合的参与为基本内容的动态过程。...[详细]
时间:2015-04-08 14:06
查看:922次标签:汪晖一带一路历史终结论中国政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之举,也折射出我们党在文化发展上的自信。当下的中国应该也可以拥有和展示这种文化上的自信。...[详细]
时间:2015-02-17 10:30
查看:1328次标签:苏长和骨气中国政治中国话语体系
如果要读懂这两年里中国政治的变化,那么有两样东西必须准确把握。其一,是中国政治变化的内在逻辑,那就是改革。其二,是中国政治变化的预期目标,那就是十八大上提出并一直奋斗至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详细]
时间:2014-11-12 16:47
查看:2113次标签:APEC十八大大时代中国政治
人们通过网络表达的政治诉求更容易展示其影响力,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具有更强自主选择权力的主体,每一个政治主体都处在一个相对个人化的自主空间中,较少受到他人的监督与约束,也不必太多顾及社会环境的约束。...[详细]
时间:2014-06-06 09:30
查看:1022次标签:互联网中国政治黄相怀
政治发展转型是极具政治智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发展主题,而且还要有鲜明的目标取向。就中国政治发展的四次转型来看,每次转型都有着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目标取向,这正是中国政治发展在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转型的奥秘所在。...[详细]
时间:2014-05-22 07:56
查看:6290次标签: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转型成功经验
“60后”中的很多人都是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地区摸爬滚打起来的,他们中最年长的人现在也不过54岁,距省部级正职的退休年龄也还要11年。他们中的佼佼者已身居高位,主要集中在省部级,也有个别先行者已身处国家领导人行列。...[详细]
时间:2014-05-05 13:56
查看:839次标签:青年入仕中国政治
在民主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中,所谓公共政策社会适应性是指:一个国家特定时期推行的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又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主张。所谓民主的体制就是能够保障公共政策反映上述利益和主张的体制。就政治的实质是通过政策对利...[详细]
时间:2014-04-04 09:58
查看:2792次标签:中国政治基本问题改革策略
改革的前提...[详细]
时间:2013-01-08 14:10
查看:871次标签:郑永年城堡政治执政党中国政治改革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