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21岁的儿子渠梁(秦孝公)即位。秦孝公广揽人才,下诏求贤。就在这时,一个叫做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人,从魏国来到秦国。商鞅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得与孝公...[详细]
时间:2016-11-09 10:34
查看:3505次
标签:张小锋立木取信成语故事商鞅变法秦穆公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21岁的儿子渠梁(秦孝公)即位。秦孝公广揽人才,下诏求贤。就在这时,一个叫做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人,从魏国来到秦国。商鞅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得与孝公...[详细]
时间:2016-11-09 10:28
查看:2882次
标签:张小锋立木取信成语故事商鞅变法秦孝公
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称为卫鞅。到了商鞅这一代,由于是旁系子孙,家庭已经破落了,流落到异国,给魏国相国公叔痤当门客。此人不甘心久处人下,少年时刻苦向学,史称其“好...[详细]
时间:2016-07-29 13:32
查看:1184次
标签:商鞅变法作法自毙商鞅卫鞅许显纯
中华民族这种自发求变图强的改革精神,早在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发轫了。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 5000 年而保持完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与中华民族精...[详细]
时间:2016-07-20 16:55
查看:803次
标签:商鞅变法徙木立信作法自毙顷襄王求贤令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对法制的论断很多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中华民族法制的历史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经过了四千多年的发展一直没有中断。所以人们经常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对世界有着影响,其实中华民族的法制文明对世界的法制发展同样有巨大的影响。...[详细]
时间:2015-05-25 09:11
查看:826次标签:张晋藩法制文明商鞅变法治国理政
。因此,进行改革需要注重改革中的利益分析,照顾到合理的利益需求,充分评估改革的各种阻力,并寻找排除阻力和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案,为更好地实现改革的预定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详细]
时间:2015-03-02 17:07
查看:490次标签:张建伟改革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还很弱小的时候,进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的变法,结果秦国很快就崛起了,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早年曾对商鞅变法作出评论,“商鞅之法,良法也”。但是商鞅本...[详细]
时间:2015-02-09 08:45
查看:6316次
标签:周艳梅商鞅秦国立木为信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还很弱小的时候,进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的变法,结果秦国很快就崛起了,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早年曾对商鞅变法作出评论,“商鞅之法,良法也”。但是商鞅本...[详细]
时间:2015-02-09 08:45
标签:周艳梅商鞅秦国立木为信商鞅变法
变法成功推行后,商鞅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极的巅峰。商鞅本人也成为秦国一言九鼎的大人物。然而大人物是非常容易自我膨胀的,在任宰相十年间,商鞅权势熏天、志得意满。秦国除了被认为是夷狄之邦...[详细]
时间:2015-02-08 00:49
查看:732次
标签:周艳梅商鞅商鞅变法
在确立君臣关系之前,秦孝公共接见商鞅四次,商鞅最初提出帝道,后又大谈王道,再到霸道,最后是治国之术。从商鞅四次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来看,他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迎合秦孝公的需求。他只是...[详细]
时间:2015-02-08 00:47
查看:1340次
标签:周艳梅四见孝公商鞅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还很弱小的时候,进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的变法,结果秦国很快就崛起了,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早年曾对商鞅变法作出评论,“商鞅之法、良法也”。但是商鞅本...[详细]
时间:2015-02-08 00:45
查看:2014次
标签:周艳梅商鞅商鞅变法秦始皇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详细]
时间:2013-01-05 11:15
查看:1090次标签:商鞅强秦求贤令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