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明清以来,大批闽南人、客家人纷纷迁居台湾,他们常会邀集同府、同县、同乡、同村者居住在一起,借助血缘、地缘力量,共同应对拓垦过程中的艰难险阻,逐渐开发形成一个个村镇街区。...[详细]
时间:2024-08-20 11:34
查看:75次标签:地名文化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一家亲”
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明清以来,大批闽南人、客家人纷纷迁居台湾,他们常会邀集同府、同县、同乡、同村者居住在一起,借助血缘、地缘力量,共同应对拓垦过程中的艰难险阻,逐渐开发形成一个个村镇街区。...[详细]
时间:2024-08-20 11:34
查看:71次标签:地名文化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一家亲”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担负着承续文脉的使命。对北京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言,地名里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尤其丰富。宣讲家网本期理论秀通过讲述北京地名故事,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详细]
时间:2019-07-24 15:56
查看:2220次
标签:北京文化地名文化古都北京魅力历史文化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担负着承续文脉的使命。对北京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言,地名里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尤其丰富。宣讲家网本期理论秀通过讲述北京地名故事,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详细]
时间:2019-07-24 15:56
标签:北京文化地名文化古都北京魅力历史文化
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契机。通过普查,来一番梳理,让中国的地名更具有历史沿袭性、更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当然,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气面对过去。...[详细]
时间:2016-04-13 09:40
查看:704次标签:李辉地名文化文化保护回家的路中国传统文化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民政部去年就要求,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概括而言应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详细]
时间:2016-04-12 09:18
查看:365次标签:司马童地名文化公共信息中国城市
情感的认知,思绪的留驻,往往都因为一个熟悉地名在耳畔回响,伴随人们重新回归曾经熟悉的自我。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颇为反感。...[详细]
时间:2016-03-28 09:18
查看:506次标签:刘建国地名文化制度约束乡愁
地名并不仅仅是个名称,正如所说,地名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不规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热衷于起洋地名、乱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详细]
时间:2016-03-25 10:02
查看:375次标签:朱四倍地名文化尊重历史善于创新
我们在为城市筑起“物质大坝”的同时,更要筑起“文化大坝”。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树立浓厚的地名自豪感、传统文化敬畏感,将地名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落到实处,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详细]
时间:2016-03-25 09:47
查看:511次标签:耿银平地名文化历史记忆传统文化城市文化建设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的数据显示,1986年以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存在于历史的尘埃。这样的现象,对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详细]
时间:2016-03-24 13:35
查看:411次标签:龙敏飞地名文化长效机制文化建设
所谓不规范地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其一就是胡编乱凑、不明就里,“地名”意无所指,让人云里雾里;其二,则是“拿来主义”、媚俗媚外,特别是诸多山寨地名,无一不给人一种粗鄙拙劣之感。...[详细]
时间:2016-03-24 13:29
查看:415次标签:然玉地名文化文化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