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具有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可以显著提升消费信贷的质量和覆盖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对于激发内需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时间:2025-04-30 15:04
查看:563次标签:数字金融《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消费信贷消费
金融业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详细]
时间:2024-10-25 14:49
查看:249次标签:数字金融实体经济金融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催生和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业态、新企业,需要创新更加适配的融资工具。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流金融形态,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据的流通,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详细]
时间:2024-09-23 16:06
查看:362次标签:数字金融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催生和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业态、新企业,需要创新更加适配的融资工具。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流金融形态,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据的流通,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详细]
时间:2024-09-23 16:06
查看:65次标签:数字金融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计价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和动态回流四个维度,分析数字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数字...[详细]
时间:2023-12-26 16:23
查看:323次标签: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金融具有数字与金融的双重属性,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字等要素的自由流通与有效配置,矫正传统金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失灵和金融割裂问题。...[详细]
时间:2023-12-12 14:46
查看:417次标签:数字金融数字技术金融强国
当前,中国金融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指出,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新的...[详细]
时间:2023-08-31 16:13
查看:618次
标签:李新社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据安全数字化转型
2022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于9月8日开幕。本次论坛围绕“汇聚创新力量:规范与开放”主题,将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规范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共建数字人民币开放生态及数字人民...[详细]
时间:2022-09-08 15:38
查看:754次
标签:陈康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稳定经济大盘对于夯实我国经济基础,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宏观大局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详细]
时间:2022-06-09 14:56
查看:534次标签:数字金融经济增长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货币金融政策等六方面33项具体措施,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详细]
时间:2022-06-09 09:09
查看:198次标签:数字金融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发展
自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公布以来,我国征信市场发展较快。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征信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征信市场需求旺盛。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征信突破原有借贷信息共享的范式,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具...[详细]
时间:2021-10-22 16:14
查看:208次标签:董希淼《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数字金融
北京金融论坛于12月8日在京举办,论坛以“数字金融·争渡未来”为主题,会上,经济学家,银行、保险、基金、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就金融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局、数字金融创新如何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观点。...[详细]
时间:2020-12-11 13:18
查看:210次标签:第六届北京金融论坛数字金融经济发展
数字金融最大的优点是普惠性。数字金融中,现在最受大家关注和肯定的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详细]
时间:2020-05-25 11:11
查看:365次标签:黄益平普惠金融数字金融
当前,随着技术创新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数字金融蓬勃兴起,在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必须对此予以充分重视。...[详细]
时间:2020-04-21 09:06
查看:334次标签:郭泽强马迅逊数据治理数字金融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有欺诈风险的平台数目有两万多家;从个人欺诈方面来看,网络黑产从业人员达150万人,市场规模超千亿级;从平台漏洞来看,有欺诈风险技术缺陷的平台达到1000多家。...[详细]
时间:2018-09-12 09:23
查看:345次标签:诚信建设万里行数字金融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