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渗透在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时人文学书写及后世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周礼重要组成部分的礼容,具有多维度的文学价值。...[详细]
时间:2025-06-23 14:38
查看:518次标签:周代文学礼容
楹联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对仗工巧、音韵铿锵,能够凝练地传达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楹联充分展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契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广泛见于各类建筑上,因此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详细]
时间:2025-04-11 14:24
查看:1398次标签:文学思想情感楹联
在建构中国自主的文学阐释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中西方文学阐释学的共性因子,以此为基点,建构既有中国民族性又融合世界普遍性的文学阐释学范式。...[详细]
时间:2025-02-19 14:15
查看:537次标签:文学图文互释结构主义阐释数字人文阐释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三千年中国文学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关长城的文学创作层出不穷,其中不少是享誉文坛的传世佳作。历代的文人墨客、君王将相,甚至平民百姓,或赞颂守边将士的勇敢豪迈、描绘其军旅生活,或表达对遭受战争苦难的普通人之悲悯,或描绘边关四季的地理景观...[详细]
时间:2025-02-07 16:52
查看:263次标签:中华文明长城文学历史价值
书桌前,单小花提笔凝思,墙上“文学点亮心灯”的字幅格外醒目。她白天务农、打工,晚上挤时间写随感,已出版两本散文集。...[详细]
时间:2025-01-21 10:04
查看:230次标签:西吉文学文化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创新先锋,构筑起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当代新景观,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繁荣创新的鲜明标志。...[详细]
时间:2024-12-16 14:05
查看:170次标签:文学网络文学中华文化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幼时能文,年未冠而名闻天下,文学造诣深厚。而在耀眼的文学才华之下,他的为政能力也颇为突出。曾巩一生关心民生疾苦,留下了许多造福百姓的故事,可谓文名与政声兼得。...[详细]
时间:2024-12-13 15:16
查看:124次标签:曾巩文学造福百姓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中国作协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引导文学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勇担使命、共铸辉煌。...[详细]
时间:2024-10-15 14:10
查看:211次标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详细]
时间:2024-01-02 16:33
查看:225次标签: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学
虽然作家创作小说的最初目的并非是记录历史,但在无意中还是留存了大量历史信息。通过这些小说,我们可以从文学的角度领略当时“大运河第一码头”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这不仅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参考资料,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运河画卷。...[详细]
时间:2023-09-07 16:07
查看:291次标签:京杭大运河文学社会生活
回望来路,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往,也是为了走向未来。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书写这场战争的军事文学,可以更加真切地感知文学与战争的深刻关联——战争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详细]
时间:2023-07-26 09:05
查看:1138次
标签:抗美援朝主题文艺作品文学中华民族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历仕陈、隋、唐三朝,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文学之宗。他重视德行,刚正不阿,勤学博闻,擅长诗文,娴于书法,以文史资政,被唐太宗李世民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之臣,为贞观...[详细]
时间:2023-03-23 16:01
查看:784次标签:虞世南文化建设文学
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座山,它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喜马拉雅山;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朵花,它应该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彼岸花;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个地方,它一定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故乡。...[详细]
时间:2023-03-08 13:32
查看:530次标签:文学故乡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渎”即是注海的大河之意。在远古时代,这四条东奔入海的大河是华夏百姓的生命线。...[详细]
时间:2022-11-18 15:57
查看:453次标签:淮河唐诗文学
葛亮以大湾区作家的特殊身份和独特视角,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湾区题材进行艺术表现。...[详细]
时间:2022-11-08 10:58
查看:875次标签:文学葛亮《燕食记》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事业高度重视,给予殷切关怀,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详细]
时间:2022-10-08 15:32
查看:575次标签:文学文艺工作历史主动精神中国精神
我们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充分运用我国古典诗学理论,适当借鉴西方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推陈出新,使唐诗研究迈向新的高峰。...[详细]
时间:2022-09-07 15:54
查看:391次标签:唐诗文学艺术研究
作家应该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学的形式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山乡巨变文学经典。...[详细]
时间:2022-08-31 15:59
查看:365次标签:阅读文学文化自信乡村振兴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新的文学创造。广大作家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文学创作取得长足进步。新时代文学主题更鲜明,体裁更丰富,类型更多元,传播更广泛,组织更有力。深刻理解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与革新,总结提炼其经验与启示,能够更好...[详细]
时间:2022-07-29 09:12
查看:227次标签:新时代文学高峰
本期报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重点梳理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文学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太阳礼赞》《故乡》《阿Q正传》《沉沦》等经典作品的发表,以及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等,从...[详细]
时间:2022-06-16 09:42
查看:3762次
标签:李敬泽文学文艺人民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