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李慧勇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读唐代魏征所写《述怀》中的诗句,很难不被作者的格局与胸怀所感染。人生路漫漫,能不能砥砺志气、激发意气,的确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发展、精神境界。

    ...[详细]
    时间:2019-02-19 09:48 查看:488次标签:李慧勇魏征精气神

  • 勿陷“惯性思维”泥潭

    以旧观念旧模式应对新问题新形势,前行的脚步必然会受到阻滞。能否打破格式化、套路化的惯性思维,关键就看能不能以问题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详细]
    时间:2019-01-22 09:23 查看:598次标签:李慧勇惯性思维党员干部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一位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在分享经验时,强调了两个字: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因沉浸于登顶喜悦而麻痹大意,在下山时迷路、失足的登山者,并不鲜见。这启示人们,要想避免功败垂成,重在做到慎终如始。...[详细]
    时间:2018-10-17 09:10 查看:1011次标签:李慧勇慎终如始功败垂成

  • 何须“自炫求名”

    哲人有言,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重实的东西会沉下去。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专注实干、踏实奋斗,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箴言。
    ...[详细]
    时间:2018-05-02 09:37 查看:911次标签:李慧勇求取名利清廉之名

  • 把稳公与私的天平

    明晰公与私的边界,才能成就廉洁品质;抵御外在诱惑,才能磨砺理想人格。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做党的好干部,就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学会常用“公与私”这杆秤称一称言行,善用“公与...[详细]
    时间:2018-02-08 09:49 查看:658次标签:李慧勇公私分明廉洁自律领导干部

  • 深挖一眼泉

    “用功譬若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静气志气、痴劲钻劲,我们就一定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成就生命的丰盈。...[详细]
    时间:2017-09-20 09:47 查看:1896次标签:李慧勇成就事业潜心科研

  • 以有愧求无愧

    1973年,周恩来回到阔别20多年的延安。看到群众缺衣少食,他十分自责:解放都这么久了,乡亲们的生活还这么苦,是我这个共和国总理没当好,我对不起乡亲们。焦裕禄面对灾民扶老携幼外出逃荒,心情沉重,为不能带领大家战胜灾荒而感到羞耻、心痛。...[详细]
    时间:2017-08-10 09:57 查看:573次标签:李慧勇优秀共产党人群众工作

  • 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

    谦虚谨慎、低调内敛,不仅仅是一种性格特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胸襟气量。回溯历史,古人常有“吾不如也”的感慨。刘邦坦言自己“不如子房”“不如萧何”“不如韩信”;狂傲不羁如诗仙李白,也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详细]
    时间:2017-08-04 13:39 查看:765次标签:李慧勇谦卑积极进取

  • 以自省校准人生坐标

    深刻了解自我,就需要经常察己、自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审视自己,如同对镜自照。照镜子难能可贵的是,看得到自身的亮点,更细览自身的瑕疵。...[详细]
    时间:2017-05-25 13:22 查看:396次标签:李慧勇党员干部修身自省

  • 以自省校准人生坐标

    审视自己,如同对镜自照。照镜子难能可贵的是,看得到自身的亮点,更细览自身的瑕疵。一个人唯有无止境地自我追问,对自己的观察才能不断深入,对自身现状的把握才会理性、客观。...[详细]
    时间:2017-05-25 10:29 查看:566次标签:李慧勇审视自己自省人生坐标

  • 为子孙留什么

    中央纪委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仅2015年被查处的34名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逾六成违法违纪涉及亲属,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在相当意义上,他们的亲情关系被扭曲成了伙伴关系、工具关系,变成了“亲情陷阱”,令人深思。...[详细]
    时间:2017-02-20 09:07 查看:437次标签:李慧勇领导干部正家风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