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李泽厚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李泽厚: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理想社会

      李泽厚82岁了。 80岁那一年,他用两句话总结自己的心境:惜彼春华,仓惶避豺虎;抚今秋暮,白眼看鸡虫。并自注:豺虎者,反右、文革也。 “谁是鸡虫...[详细]
    时间:2012-11-02 16:13 查看:1609次标签:中国理想社会李泽厚

  • 李泽厚:给美国学生讲中国哲学

    刘:李先生,你在美国大学里教了那么多年书,讲的又是中国学问,这里该有很多有趣的事吧?美国学生最爱听你讲什么? 李:在美国大学讲中国思想史时,学生最爱听的,一是“阴阳五行”;二是《庄子》中的“鱼的故...[详细]
    时间:2012-04-23 12:29 查看:716次标签:美国中国哲学李泽厚

  • 从康有为到李泽厚

      注意李泽厚的思想发展历史的人,应该都能发现他对康有为的持续关注。在李泽厚最早的著作——出版于一九五八年的《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中...[详细]
    时间:2012-02-24 16:48 查看:956次标签:康有为李泽厚干春松

  • 李泽厚:谈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

      问:近来普世价值和中国模式有些讨论,各有讲法。我记得你十多年前讲过“宗教性道德”和“现代社会性道德”。“两德论”...[详细]
    时间:2012-02-21 08:46 查看:2084次标签:李泽厚谈普世

  • 李泽厚:我反对现在提中国模式
    李泽厚:我反对现在提中国模式

    现在提“中国模式”值得商榷 “中国模式论”所表现出的价值观,是以民族主义与阶级属性拒绝和解构普世价值及人类文明。...[详细]
    时间:2011-11-21 21:53 查看:791次
    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

    两千年来的最大变局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普遍感受或认同自己面临的是这样一种“变局”。从未曾见的外来商品(“洋货”)大量涌入,严重的军事挫败、割地赔款…&he...[详细]
    时间:2011-10-18 18:14 查看:1048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及其他

    李泽厚: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及其他 ——《通俗答问 再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问:既然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演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那么甚么是一般的马克思主义? 答...[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687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哲学答问

    问:你有哪些哲学论著? 答:我的主要哲学论著是《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下简称《批判》)和四个主体性提纲,一九六四年写的《人类起源提纲》也可算一个。此外《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中也有一部分是讲哲学的。 问:你能最简略地...[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352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 刘再复: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

    李泽厚 刘再复: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   刘再复:您的《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发表在一九七八年的《鲁迅研究集刊》上,至今已三十二年。三十年前我读后受到...[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964次标签:李泽厚刘再复

  • 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

    两千年来的最大变局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普遍感受或认同自己面临的是这样一种“变局”。从未曾见的外来商品(“洋货”)大量涌入,严重的军事挫败、割地赔款…&he...[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38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成绩欠佳 精神可嘉

    李泽厚:成绩欠佳 精神可嘉 ——李泽厚 陈明《原道》十年谈 进入专题: 原道    ● 李泽厚 (进入专栏)   //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82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 马国川: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下个月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为一个思想家,您对辛亥革命有何评价? 李泽厚: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583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实践美学短记之二

    1.审美与艺术 《美学四讲》等拙著曾认为,审美(或美感)本与艺术无干,它出现在人类使用—制造工具的操作—劳动过程中,即生存个体在实现目的的活动中与某些自然规律重合时所产生的身心快慰感受或情感。它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同类...[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632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孔诞、儒家与中国文化

    李泽厚:孔诞、儒家与中国文化——从教师节谈起 ——李泽厚访谈未删稿 时间:2006年9月28日 地点:北京王府井李泽厚寓所 予沉(...[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837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

    一 研究哲学史可以有两种角度或方法。一种是历史的,即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哲学思想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来龙去脉,摘清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它们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根源...[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855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 刘再复:五四90周年仍缺民主与科学

    “孔先生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没来” 五四新文化运动了不起。个性和个体独立的精神与品格的觉醒、科学与民主、扬弃覆盖层回归孔子原典学说……五四提出的诸多问题,至今依然未解决。胡适、陈独秀、鲁迅...[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24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从“有”的实相到“无”的空灵

    唐代张怀罐曾评陆探微得"象人之美"之"骨",张僧繇只得其"肉",只有顾皑之得其"神"。但是,从顾惜之的创作实践看,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形似",他对"神似"的认识仅局限于"形"的真实显现。六朝人物绘画和雕刻,--是要求"核准度于毫芒,审光色于浓淡",追求形似...[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12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文化重量与海外前景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738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人类起源提纲

    一 人类起源不只是古人类学问题,它也需要从哲学上去探讨 例如大家都说,人之区别于物、人的社会实践之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在于人有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即人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人所特有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但...[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89次标签:李泽厚

  • 李泽厚:历史眼界与理论的

    采访人:周 濂、陈岸瑛、于华音 整 理:陈岸瑛、陆 丁 学 生:这些年您一直在国外,国内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关心您的行踪和学术走向。 李泽厚:真的吗?我都怀疑你们这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我是何许人也。[大笑] 学 生:这...[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73次标签:李泽厚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