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的1941年春,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造访中国。4月中旬的一天,海明威夫人玛莎·盖尔虹正在重庆的菜市场参观,一位高个子欧美女士悄悄走过来,低声问她是否想见见周恩来。盖尔虹当时不知道周恩来是谁,便回答说得去问问海明威才能决定。...[详细]
时间:2020-01-06 13:26
查看:453次标签:海明威周恩来一面之缘
在我们当前的工作中,浮躁心理过甚,人们常常不经意间忽略了冷静的高质量的思考,纵使做到了简洁,但倘不能深入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前前后后的细致周全的思考,便仓促做结论、下论断或拍板定夺取舍,难免会走弯路造成工作失误的,由此可见,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学会思...[详细]
时间:2018-04-20 09:08
查看:1647次标签:《杀手》海明威思考公文写作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详细]
时间:2017-12-27 16:50
查看:16090次
标签:海明威老人与海诺贝尔文学奖
大轰炸时期的重庆,条件和环境最危险、最艰苦,为什么作家、艺术家们却创作出如此多的经典作品?我想至少有两点原因:一是那时的艺术家们心中燃烧着灼热的抗战激情,这种激情让他们不惜一切为抗...[详细]
时间:2017-05-04 09:45
查看:2624次
标签:何建明轰炸重庆杨明辉海明威周恩来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详细]
时间:2013-07-26 14:10
查看:344次标签:海明威人生哲理
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曾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是海明威于1937年底,在第二次美国作家大会上的发言。
作家的任务是不会改变的。作家本身可以发生改变,但他的任务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写得真实,并在...[详细]
时间:2012-10-16 15:45
查看:1441次标签:海明威作家与战争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作家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