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典是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不能躲在书斋里自说自话,要走向火热的生活,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王学典说。...[详细]
时间:2022-02-28 09:22
查看:269次标签:王学典委员基层
打造一种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这是“两创”在实践层面上的总体归宿。 ...[详细]
时间:2021-12-27 09:02
查看:436次标签:王学典两创中国道路
近一两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在下力气推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并设立了相应的建设领导小组。但什么叫“新文科”?“新文科”的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当下学界,特别是高等教育文科各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详细]
时间:2020-07-20 11:16
查看:268次标签:王学典“分科治学”“科际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人们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严重的危机,但这并没能动摇我们的必胜信念。这种必胜信念,不仅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执行能力,也源于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详细]
时间:2020-03-16 19:35
查看:637次标签:王学典中华文明精神长城
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开放体系,融汇了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其发展进步是与其他文明交汇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不是单调的,而是五彩斑斓的。中华文明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中华文明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交流互鉴中不断进行自我更...[详细]
时间:2019-06-14 09:01
查看:677次标签:王学典亚洲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多样性
不同文明具有互学互鉴的内在要求,不应相互隔离、相互排斥。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存是亚洲文明长期延续、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详细]
时间:2019-06-13 09:50
查看:465次标签:王学典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速发展的秘密在哪里?中国经验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哪些西方没有的东西?中国道路的特征是什么?而这些东西如何被概念化,或者提炼成带有一般意义的理论原则?解答这些问题的答...[详细]
时间:2019-03-14 13:56
查看:525次
标签:王学典明德学问原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为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最佳时间窗口。深刻认识40年来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详细]
时间:2018-09-03 10:44
查看:422次标签:王学典改革开放中国史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深刻揭示出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详细]
时间:2018-02-02 09:42
查看:497次标签:王学典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我们应当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内容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时间:2017-07-07 14:59
查看:419次标签:王学典中华文化历史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其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感。...[详细]
时间:2017-07-07 09:53
查看:375次标签:王学典中华文化文化自信
儒家的通变智慧能否为自己在全球化时代开辟一条新的生路,当然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通过回顾儒学不断自我更新的历史,我们对此抱有相当的信心!...[详细]
时间:2017-02-20 13:35
查看:361次标签:王学典儒学社会科学传统文化
史学自身的问题毫无疑问值得有专人下大力气去探讨,“史学理论”研究毫无疑问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也有独立进行的必要。但就像月亮离开了太阳就不会发光一样,“史学理论”必须植根于“历史理论”,最终是为了说明历史本身。...[详细]
时间:2016-01-04 09:31
查看:904次标签:王学典历史研究史学历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