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中国基本创立了独立自主的极地考察研究科学体系,考察站、极地考察船、内陆考察车队、航空保障等极地考察支撑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详细]
时间:2024-05-22 13:40
查看:182次标签:极地科学考察考察站极地考察研究科学体系
当日,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这次科考活动将为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进行定点“体检”,其中冰储量和湿地碳储量观测是此次科考的重点。2022年江源综合科考...[详细]
时间:2022-07-25 13:33
查看:564次
标签:长江源水生态环境科学考察
2022年4月26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本期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地质专家刘小汉老师将通过介绍南极的动物、冰层、极光等自然情况以及...[详细]
时间:2022-07-22 15:53
查看:339次
标签:刘小汉南极科学考察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2022年4月26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本期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地质专家刘小汉老师将通过介绍南极的动物、冰层、极光等自然情况以及...[详细]
时间:2022-07-22 15:21
查看:2630次
标签:刘小汉南极科学考察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汉总结近年国际南极考察研究热点,指出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科学问题,如古气候环境、冰下水系统等;二是资源科学问题,如南极大磷虾以及丰富的油、气资...[详细]
时间:2022-07-21 16:28
查看:1122次
标签:刘小汉南极科学考察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我们以中国在南极的考察站为线索来回顾中国南极考察历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汉介绍了中国在南极建设的考察站,它们分别是1985建立的中国南极长城站、1989年建立的中国...[详细]
时间:2022-07-21 16:25
查看:1380次
标签:刘小汉南极科学考察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2022年4月26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本期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地质专家刘小汉老师通过介绍南极的动物、冰层、极光等自然情况以及人...[详细]
时间:2022-07-20 09:25
查看:651次
标签:刘小汉南极科学考察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2022年4月26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本期报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地质专家刘小汉老师通过介绍南极的动物、冰层、极光等自然情况以及人...[详细]
时间:2022-07-20 09:25
标签:刘小汉南极科学考察气候变化自然资源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长江江豚幼豚“F9C22”与母亲“福久”在水中游动,如影随形,其乐融融。6月27日,在科研人员的监护下,“福久”于21时35分左右顺利分娩...[详细]
时间:2022-07-07 13:44
查看:420次
标签: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野生动物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完成了95个潜次的有效下潜,实现了100%安全下潜,作业能力覆盖7000米以上全球海洋面积的99.8%的海域,历时138天,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的科...[详细]
时间:2019-11-14 16:09
查看:316次
标签:蛟龙号科学考察科普中国
当日,“大洋一号”科考船从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执行中国大洋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国大洋48航次是落实“蛟龙探海”西北太平洋工作...[详细]
时间:2018-07-31 17:26
查看:680次
标签:“大洋一号”科学考察主要任务
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再次出征。“雪龙”号将于2018年4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1...[详细]
时间:2017-11-09 14:06
查看:1083次
标签:南极科考“雪龙”号极地考察科学考察
10月10日,圆满完成既定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并首次实现环北冰洋航行的“雪龙”号科考船停靠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次考察于7月20日出发,总航程20590海里。...[详细]
时间:2017-10-11 11:29
查看:813次
标签:“雪龙”号北极科考科学考察北冰洋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详细]
时间:2017-08-19 20:35
查看:572次标签:习近平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生态环境
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详细]
时间:2017-08-19 20:34
查看:395次标签:习近平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生态环境
7月24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南海一冷泉区下潜作业,目标是采集冷泉区生物,寻找冷泉喷口。“科学”号正在南海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详细]
时间:2017-07-25 14:56
查看:1107次
标签:科考船潜水器海洋经济科学考察
经过6天时间、航行约1800海里后,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5月22日上午抵达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科学调查正式展开,“蛟龙”号计划...[详细]
时间:2017-05-23 09:43
查看:3653次
标签:“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考察潜水器
4月26日7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上离开,缓缓进入水中,向南海深处潜去。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潜,也是“蛟龙”号南海今年第一潜。本航段主要科学目...[详细]
时间:2017-04-27 16:33
查看:933次
标签:“蛟龙”号潜水器科学考察南海
在新不列颠海沟6748米深的一个海洋环境调查站位,“张謇”号科考船上的“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开展作业,在海底进行了18个小时的“蹲点调查”。...[详细]
时间:2016-08-19 13:31
查看:851次
标签:彩虹鱼科学考察海洋环境着陆器
2016年7月11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启航,前往北极执行第七次科学考察任务。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北极探险之最。...[详细]
时间:2016-07-12 09:10
查看:2415次
标签:北极点科学考察雪龙号科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