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介绍了春节的来源与意义、过年三大礼俗的内容,并剖析了年节礼...[详细]
时间:2025-01-27 09:30
查看:414次
标签:萧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习俗辞旧迎新传统民俗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介绍了春节的来源与意义、过年三大礼俗的内容,并剖析了年节礼...[详细]
时间:2025-01-27 09:28
查看:13364次
标签:萧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习俗辞旧迎新传统民俗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介绍了春节的来源与意义、过年三大礼俗的内容,并剖析了年节礼...[详细]
时间:2025-01-27 09:19
查看:2821次
标签:萧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习俗辞旧迎新传统民俗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介绍了春节的来源与意义、过年三大礼俗的内容,并剖析了年节礼...[详细]
时间:2025-01-26 09:17
查看:873次
标签:萧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习俗辞旧迎新传统民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具规模,启动实施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养计划,开创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践,实施了手工艺非遗振兴工程、重视传统节日与民俗...[详细]
时间:2021-08-24 18:26
查看:307次标签:萧放非遗保护《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从大年的溯源、历史流变、传统习俗三个方面,生动描绘了大年期...[详细]
时间:2021-02-09 14:51
查看:558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受众最多的中华民族传统佳节。老百姓过春节,俗称“过大年”。大年处在农历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交替关口,这一时间内的节庆民俗十分丰富、生动,...[详细]
时间:2021-02-09 14:49
查看:1835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本节中,主讲人梳理了从汉代、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春节的历史变迁,如汉代确定了岁首为正月初一、唐代规定了正月初一的假期、明代的立春仪式、民国时期的春节变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详细]
时间:2021-02-09 14:48
查看:1832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尔雅•释天》记载,“载,岁也。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中国的“年”是一个以年终、岁首为基础的时间阶段,从腊月初八开始,便揭开了“年”的大幕。在这段时间里,老百姓...[详细]
时间:2021-02-09 14:47
查看:1864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从大年的溯源、历史流变、传统习俗三个方面,生动描绘了大年期...[详细]
时间:2021-02-09 09:35
查看:4644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从大年的溯源、历史流变、传统习俗三个方面,生动描绘了大年期...[详细]
时间:2021-02-09 09:11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从大年的溯源、历史流变、传统习俗三个方面,生动描绘了大年期...[详细]
时间:2021-02-09 09:11
查看:801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形成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认知、行事体系,对于当代中国人有何意义?萧放教授在报告中为我们解读了“二十四节...[详细]
时间:2020-02-10 13:26
查看:9085次
标签:萧放二十四节气节气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形成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认知、行事体系,对于当代中国人有何意义?萧放教授在报告中为我们解读了“二十四节...[详细]
时间:2020-02-10 13:18
查看:994次
标签:萧放二十四节气节气习俗节气时令世界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形成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认知、行事体系,对于当代中国人有何意义?本课件解读了“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详细]
时间:2020-02-10 11:51
查看:63280次
标签:萧放二十四节气节气民俗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社会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对于当代中国人还有何种现实意义?我们对这一祖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传承的必要吗?报告强调了二十四节气的三点价值,并指出二十四节气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详细]
时间:2020-02-10 09:52
查看:3073次
标签:萧放二十四节气节气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节气时令中,饮食保健是其中特别引人瞩目的内容。它是我们祖先岁时生活的经验总结。传统时令饮食原则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黄帝内经》载:“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详细]
时间:2020-02-10 09:38
查看:676次
标签:萧放节气时令养生保健节气养生节气饮食
二十四节气时令是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八个时间点是最主要的,那就是“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二分”...[详细]
时间:2020-02-10 09:32
查看:641次
标签:萧放节气民俗节气时令民俗活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如何确定的?报告指出,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因所处的位置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化。中...[详细]
时间:2020-02-10 09:26
查看:792次
标签:萧放二十四节气节气物候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形成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认知、行事体系,对于当代中国人有何意义?萧放教授在报告中为我们解读了“二十四节...[详细]
时间:2020-02-10 09:01
标签:萧放二十四节气节气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