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更好地展示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间宜居城市建设发展成效,展望“十五五”美好愿景,副中心昨天上午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5年来,副中心在民生保障、交通效率...[详细]
时间:2025-05-27 09:49
查看:89次
标签:大运河宜居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
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详细]
时间:2025-01-02 16:12
查看:451次标签:大运河文化遗产
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以尊崇敬畏之心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民族之魂,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江苏力量。...[详细]
时间:2024-11-13 11:07
查看:242次标签: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自信自强长江大运河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年,是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近年来,扬州依托运河,打造了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如升级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策划各类沉浸式剧场演出,推出“食+景+宿...[详细]
时间:2024-09-30 12:10
查看:55次标签:大运河运河文化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年,是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近年来,扬州依托运河,打造了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如升级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策划各类沉浸式剧场演出,推出“食+景+宿...[详细]
时间:2024-09-30 12:10
查看:273次标签:大运河运河文化文化遗产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详细了解这段绵延千年的运河史话,勉励大家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详细]
时间:2024-09-23 13:37
查看:50次标签:第一视点大运河大运河文化带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详细]
时间:2024-07-15 15:03
查看:90次标签:大运河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详细]
时间:2024-07-15 15:03
查看:56次标签:大运河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
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千年运河,奔涌不息,贯穿古今,流向未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是一个新的起点。...[详细]
时间:2024-07-15 13:59
查看:192次标签:光明日报理论文章大运河
继往,方能开来。大运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大运河又是一条年轻的河,从未停止焕新自我。...[详细]
时间:2024-07-07 08:55
查看:182次标签:大运河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文化
大运河,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她在地理意义上联通南北,从精神层面贯穿古今,绵延成数千年的中国文脉,生动诠释和有力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详细]
时间:2024-06-24 16:11
查看:102次标签:第一视点之江评大运河中华文明
文脉华章丨让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习近平引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详细]
时间:2024-06-22 07:36
查看:109次标签:文脉华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
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事业纳入人文经济的学理框架,以新时代新使命审视大运河时代价值,促进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详细]
时间:2024-04-30 14:33
查看:178次标签:大运河大运河文化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事业纳入人文经济的学理框架,以新时代新使命审视大运河时代价值,促进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详细]
时间:2024-04-30 14:33
查看:82次标签:大运河大运河文化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大运河承载的一项重要功能为漕粮北运,就是向京师运送南部各省的粮食及物资,保证皇城宗室、官兵百姓的用粮需求,维护中央王朝的稳定。经过历朝赓续,大运河漕运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到了清代,大运河漕运达到顶峰,有效沟通...[详细]
时间:2024-03-07 16:39
查看:615次标签:大运河漕运制度
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运河是多元一体中国文化的经典符号,联结了京津文化圈、燕赵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中原文化圈、淮扬文化圈、江南文化圈等文化高地,塑造了京津盛景、燕赵雄风、邹鲁儒风、江南水乡等人文生态,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详细]
时间:2024-01-30 16:12
查看:170次标签:大运河中华文明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
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运河是多元一体中国文化的经典符号,联结了京津文化圈、燕赵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中原文化圈、淮扬文化圈、江南文化圈等文化高地,塑造了京津盛景、燕赵雄风、邹鲁儒风、江南水乡等人文生态,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详细]
时间:2024-01-30 16:12
查看:109次标签:大运河中华文明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
悠悠运河水,千载流不息。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 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都工作更关乎“国之大者”。潮起运生,河...[详细]
时间:2024-01-29 15:06
查看:388次
标签:张若彤大运河优秀文化传统
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详细]
时间:2024-01-24 10:42
查看:174次标签:文化产业大运河科技赋能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之北运河的北端,是元明清三朝京城的门户之区和咽喉之地。历史上,随着南方各地货物的运输和南来北往各类人员进出京城,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员聚集通州,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也在这里扎根、融合,传播开来。...[详细]
时间:2024-01-09 15:23
查看:319次标签:大运河民俗文化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