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控目标既要考虑经济增长,又要综合考虑就业、物价和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新一届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合理区间”的调控目标,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详细]
时间:2015-12-16 15:14
查看:1216次标签:王保安宏观调控新常态双中高
经济发展向新常态的转变,是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发展演化的结果。它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站上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任重道远,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详细]
时间:2015-12-15 09:55
查看:2719次标签:张宇新常态中国经济宏观调控
实现以“创新”为主线的发展,第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第二,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第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四,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五,要构建产业新体系;第六,要构建发展新...[详细]
时间:2015-12-08 15:27
查看:1037次
标签:卢中原创新“十三五”规划建议宏观调控中长期增长
在供给产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展产能是有问题的。虽然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但却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会造成宏观上的通货膨胀,而且会导致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结构调整也将因此而更加困难。...[详细]
时间:2015-12-07 09:22
查看:727次标签:厉以宁供给经济规律宏观调控需求
供给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鼓励企业创新。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体系,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会提升供给侧参与主体的质量。...[详细]
时间:2015-12-07 08:55
查看:492次标签:熊若愚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观调控
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体现了国家意志、人民愿望和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明确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详细]
时间:2015-12-01 10:07
查看:968次标签:徐绍史宏观调控十三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
如果认定经济的波动呈现出某种长期趋势,使得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资源利用能力长期偏离其目前的均衡位置,并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均衡位置,宏观调控应当采取比较剧烈的手段。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迅速、大规模地对某一不合意的状况给予干预并尽可能予以扭转,另一方面,则是让社会...[详细]
时间:2015-11-23 15:04
查看:1860次标签:李扬新常态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经济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要把宏观调控从需求侧全面转向供给侧,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做好供求平衡。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去,我们过多强调了需求侧管理,忽略...[详细]
时间:2015-11-23 09:06
查看:1270次标签:十三五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市场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践表明,宏观调控能否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详细]
时间:2015-11-23 08:49
查看:3754次标签:王东京十三五宏观调控小康社会
无论是注重扩大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还是强调供给侧管理的供给学派,对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的实践而言,都不是纯粹的经济学学理问题,而是要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详细]
时间:2015-11-19 09:02
查看:941次标签:中央经济发展供给侧中国经济宏观调控
对于宏观调控来说,准确判断经济波动的性质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宏观调控的金科玉律是“逆风向而动”。但是,在具体的调控操作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判定“风”的性质:它从哪儿刮来,特征是什么,强度如何,变化趋势怎样,可持续性如何等等。概括说来,经济波动可能有三种情况,一...[详细]
时间:2015-11-13 10:08
查看:1358次标签:李扬互联网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7%左右目标的含义,必须站在统筹宏观调控多重目标、站在全球化大格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和正确理解。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处在合理区间,不仅要看经济增速是否在7%左右,更要看就业是否稳定、结构是否优化、生态环境是否改善、民生是否得到较好保障,还要看在国际上...[详细]
时间:2015-10-28 13:43
查看:775次标签:钟河中国经济新常态宏观调控
未来政府肯定还有能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不是当前一小段时间,而应该是要在整个新常态期间实施的政策取向。虽然财政结束了两位数高增长,但财政完全有能力加力增效稳增长,关键是资金运用得恰当和高效,并且将财政政策和改革机制转变密切结合。...[详细]
时间:2015-10-27 10:15
查看:1070次标签:财政政策财政收入经济新常态宏观调控
易纲指出,前期,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在此情况下,国务院仍下决心迈出利率市场化最为关键的一步,显示了中国政府坚定推进改革的魄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意义更为深远,需要更深入的解读。...[详细]
时间:2015-10-27 09:08
查看:619次标签:易纲利率市场化央行宏观调控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详细]
时间:2015-10-16 09:24
查看:373次
标签:李克强经济形势座谈会宏观调控
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如同破茧成蝶,既充满阵痛,又充满希望。在这一阶段,观察中国经济如果只盯着增速,难免失之偏颇。...[详细]
时间:2015-10-12 15:31
查看:753次标签:中国经济经济指标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运用了多种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加快。...[详细]
时间:2015-09-21 08:48
查看:292次标签:宏观调控定向精准创新有为收入增长
重视改革协同和试点推广,完善社会保障。继续加强解决改革发展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的顶层设计,做好改革创新政策整体推进和分类试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快推进。鼓励基层探索和群众首创,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积累经验,尽快推动成效显著的改革举措的复制和推广。下更大力气推进简...[详细]
时间:2015-09-14 14:25
查看:284次标签:沈坤荣改革市场主体宏观调控
期待进一步调控楼市、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空间已相当有限。要通过结构调整,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减轻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详细]
时间:2015-09-10 09:53
查看:267次标签:潘璠楼市经济转型升级宏观调控
“新东北现象”是老东北现象病根未除、又遇新挑战所形成的。破解“新东北现象”,要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根本任务,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把改进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作为重要保障。...[详细]
时间:2015-09-08 09:40
查看:1416次标签:徐青民新东北现象老工业基地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