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知道了自己要到哪里去,才不会走弯路,更不会走错路。不同选择曾经给世界带来迥异的历史轨迹,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详细]
时间:2018-11-19 09:16
查看:762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学国学典故
“总书记用典,无论是倡导新时代孝道观念、党员的修身与学习,还是真抓实干的笃行论述,都对基层党员干部影响巨大,为我们当前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了方法。”挂职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副县长的刘海贵说。...[详细]
时间:2018-10-17 10:17
查看:613次标签:习近平习近平用典平“语”近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再次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人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许党许国的爱民情怀和夙夜在公的不懈斗志。...[详细]
时间:2018-10-14 09:01
查看:584次标签:习近平习近平用典以人民为中心民心
33岁的邹火明,自从去年当选为村支书后,深深体会到村里“上至瓦房,下至茅房”都关村干部的事。正在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他心潮澎湃。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即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详细]
时间:2018-10-13 08:18
查看:547次标签:习近平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处理“关系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和睦,但不求一致。就像烹调汤羹,水、火、盐、醋、酱油等都要有,才能做好鱼肉;就像演奏音乐,乐器、演奏者、感情、旋律、歌词都要有...[详细]
时间:2018-07-04 09:48
查看:7151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诗经和而不同
做人、谋事、创业,都应该有这种不弃微末的能力。如果遇事胡子眉毛一把抓,就会打乱节奏、失去章法,大而化之只会大而无当。...[详细]
时间:2018-06-27 13:41
查看:13619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传统文化
领导干部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交往问题?习近平同志用这句古语,点出了领导干部为人处事时的一个基本遵循。...[详细]
时间:2018-06-21 15:18
查看:8806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君子小人国学
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就会及时克服缺点;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及时改正错误。...[详细]
时间:2018-06-08 09:13
查看:3827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观于明镜
荀子认为:“君者,善群也。”君,就是善于把百姓组织起来并使之群聚在自己周围的人,喻“得民心”的君主。用“群”来解释“君”,在训诂学上叫作声训,即以语音相近的字来训释,揭示词汇之间的...[详细]
时间:2018-06-05 15:40
查看:1839次
标签:习近平用典治理天下荀子
...[详细]
时间:2017-11-12 09:42
查看:3345次
标签:习近平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习近平用典好干部
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彰显了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详细]
时间:2016-12-06 15:42
查看:2333次标签:习近平文代会作代会引经据典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善于引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修身、为官、治国、平天下之道。本文尝试通过品读这些哲理深刻、寄意深远、清新质朴、生动传神的经典雅句,来体会其用典的一些特点。...[详细]
时间:2016-11-18 09:13
查看:1677次标签:赵雅丽习近平用典治国理政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详细]
时间:2016-11-15 15:09
查看:1630次标签:国考申论写作素材习近平用典敬民篇
习近平主席用“友也者,友其德也”概括中国人民与塞尔维亚人民心手相连的深情厚谊,由此申明:要做“永远的朋友”,必定是“真诚的伙伴”。这也显示了中国在国际外交中敞开心扉、以德友之的泱泱大国之风。...[详细]
时间:2016-10-12 09:27
查看:850次标签:刘淑强习近平用典孟子塞尔维亚国际交往
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往往比较关注仕途升迁、官级大小,对道德品行的培养则漠不关心。殊不知居高位而德不配,不仅会伤害公共利益,贻误企业发展机遇,最终还会殃及自身。因此,我们要把“讲道德、有品行”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把做人、做事的过程看做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管理基础...[详细]
时间:2016-10-10 14:44
查看:1533次标签:讲道德有品行心得体会习近平用典张衡领导干部
习近平主席曾在国内国外许多场合多次使用与“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相似的典故与说法,包含深沉丰富的中国智慧,这都是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把握全局。...[详细]
时间:2016-08-22 09:57
查看:632次标签:杨朝明中国智慧核安全峰会G20峰会习近平用典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在谈到经济工作、新疆工作时,他数次引用《周易》中这句名言,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详细]
时间:2016-08-01 15:06
查看:2313次标签:每日一典居安思危易经习近平用典底线思维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这就需要像这句古语一样,让“奉法者强”。...[详细]
时间:2016-07-25 14:54
查看:5088次标签:每日一典韩非子秉公执法法治思维习近平用典
标准是一面镜子。标准高一点、要求严一点,镜子的“分辨率”就会高一些,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才能纤毫毕现。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详细]
时间:2016-07-22 13:33
查看:3134次标签:高标准严要求古语习近平用典四风
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对于执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详细]
时间:2016-07-21 13:45
查看:2339次标签:每日一典司马迁史记习近平用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