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杨朝明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及时决断,以人民利益为重,在严重挑战面前,仍然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迈进,也正因为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今建党百年之期将至,中国共产党也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人民立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详细]
    时间:2021-06-23 14:52 查看:488次标签:杨朝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立场

  • 用好传统文化资源 助力文化“两创”先行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明德引领风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树立高远笃定的人生追求,拥有坦荡仁和的博大胸襟。...[详细]
    时间:2020-12-24 15:02 查看:484次标签:杨朝明传统文化文化产业

  • 用儒学智慧助力世界和平

    20世纪80年代,在讨论“面向21世纪”的国际会议上,有西方学者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致力于社会和谐、天下大同。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减少纷争、消弭战乱,需要借鉴中国儒学智慧。...[详细]
    时间:2020-09-28 17:00 查看:268次标签:杨朝明儒学智慧世界和平

  • 中国抗疫背后的“爱”与“敬”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决定人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不同国家表现出迥异的防控态度、举措与成效,其重要原因就是文明与文化的差异。一方面,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极大增强了全党...[详细]
    时间:2020-09-21 15:16 查看:443次标签:杨朝明中国抗疫中国文化

  • 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总在不断发展,在“损益”中前进。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中庸”有很强的实践性,儒家思想在政治与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有中庸思维,体现了“时中”的智慧。作为一种修行方式或自我教育方式,中庸强调至诚无息、择善固执。...[详细]
    时间:2018-12-04 10:42 查看:655次标签:杨朝明儒家思想优秀传统文化

  •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深刻认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详细]
    时间:2018-01-24 15:29 查看:4265次标签:杨朝明唐吴兢贞观政要

  • 杨朝明:赤子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要摒除杂念,保持对人民的赤诚之心、纯善之心,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详细]
    时间:2017-02-21 10:50 查看:776次标签:杨朝明赤子之心品德高尚人生境界

  • 杨朝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大学》讲“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德性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详细]
    时间:2016-12-01 09:37 查看:1186次标签:杨朝明《大学》修身齐家儒家思想文化自信

  • 杨朝明: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不仅在于说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新情况需要应运而生的重要文件,而且强调新老准则之间的相互联系,这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政治生活所必须遵循的。...[详细]
    时间:2016-11-11 09:44 查看:1191次标签:杨朝明十八届六中全会党内政治生活时代变化

  • 杨朝明:见之于未萌 治之于未乱

    习近平主席曾在国内国外许多场合多次使用与“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相似的典故与说法,包含深沉丰富的中国智慧,这都是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把握全局。...[详细]
    时间:2016-08-22 09:57 查看:632次标签:杨朝明中国智慧核安全峰会G20峰会习近平用典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