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先生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没来”
五四新文化运动了不起。个性和个体独立的精神与品格的觉醒、科学与民主、扬弃覆盖层回归孔子原典学说……五四提出的诸多问题,至今依然未解决。胡适、陈独秀、鲁迅...[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24次标签:李泽厚
一
研究哲学史可以有两种角度或方法。一种是历史的,即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哲学思想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来龙去脉,摘清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它们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根源...[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855次标签:李泽厚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738次标签:李泽厚
唐代张怀罐曾评陆探微得"象人之美"之"骨",张僧繇只得其"肉",只有顾皑之得其"神"。但是,从顾惜之的创作实践看,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形似",他对"神似"的认识仅局限于"形"的真实显现。六朝人物绘画和雕刻,--是要求"核准度于毫芒,审光色于浓淡",追求形似...[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12次标签:李泽厚
采访人:周 濂、陈岸瑛、于华音 整 理:陈岸瑛、陆 丁
学 生:这些年您一直在国外,国内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关心您的行踪和学术走向。
李泽厚:真的吗?我都怀疑你们这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我是何许人也。[大笑]
学 生:这...[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73次标签:李泽厚
李泽厚 易中天:警惕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合流 ——著名文化学者李泽厚、易中天对话录 ...[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179次标签:李泽厚
一 人类起源不只是古人类学问题,它也需要从哲学上去探讨
例如大家都说,人之区别于物、人的社会实践之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在于人有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即人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人所特有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但...[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89次标签:李泽厚
(舒泰峰/瞭望东方周刊)1999年,69岁的李泽厚正式退休,寓居美国,在大洋彼岸执起教鞭。近年来,每年八九月间,他都要回国一次。11月21日下午,在位于东厂北巷的寓所,这位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旗帜性人物接受了本刊专访。眼前的76岁老人身着便装,两...[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735次标签:李泽厚
李泽厚:普世价值毫无疑问,制度设计可添加中国元素 ——李泽厚再谈思想与学问
李泽厚是谁?对大多数八零后九零后来说,他早已是一个于己无关的“陈旧人物”,这些年轻...[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15次标签:李泽厚
一 从中日儒学在各自文化中的实际位置颇不相同说起。
(甲) 以孔子为代表和"旗号"的儒学,自秦、汉以来,是中国文化的主干,特别在"大传统"中。这似乎无需论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313次标签:李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