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导向、明确的价值认同,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体现着这样的理论导向和价值认同,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发挥其整合力、凝聚力和塑造力,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重要方面。...[详细]
时间:2016-03-22 14:25
查看:1080次标签: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谷少杰
发展是具体的、现实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与国别性。同样,发展哲学所分析的问题、所服务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与国别性。换言之,我们所谈论的发展哲学必须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发展哲学,它要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详细]
时间:2016-03-21 14:23
查看:1190次标签:邱耕田哲学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犯“跨阶段”的错误。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用“两个决不会”来取代、否定“两个必然”。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这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建立在科...[详细]
时间:2016-03-21 09:20
查看:3295次标签:唐爱军共产主义三个自信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详细]
时间:2016-03-18 14:29
查看:741次标签:张云飞习近平生态治理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虽然是由各种方向不同的社会力量融成的历史合力的结果,但决定历史结局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要求研究历史要全面生动地反映人民群众创...[详细]
时间:2016-03-18 14:17
查看:1937次标签:汪亭友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史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需要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详细]
时间:2016-03-17 09:36
查看:1625次标签:陈曙光共产主义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就致力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详细]
时间:2016-03-16 14:40
查看:986次标签: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
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道路已经扎下深根,却并不是无忧可担的。危机时时潜伏,挑战不可回避,问题是如何分析看待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看清是什么性质的挑战,是动摇性、颠覆性的挑战,还是时代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助推性、升级版挑战。...[详细]
时间:2016-03-14 14:38
查看:1401次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实践中国梦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共产主义理想问题。他说,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的确是钙,是脚根能否立稳,腰杆能否挺直的关键。...[详细]
时间:2016-03-02 09:59
查看:1874次标签: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理想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创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开始,到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阐述和论断,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全心...[详细]
时间:2016-03-02 09:03
查看:604次标签:三严三实作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重要论述
我们党重视传统文化和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是要以传统文化来替代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那种鼓吹党的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的论调,是错误的、有害的。...[详细]
时间:2016-02-29 09:26
查看:489次标签:石仲泉传统文化新儒学马克思主义历史文化
现实生活中,底线思维在微观、中观、宏观诸层面得到广泛运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诸多辩证关系,为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提供了一双“慧眼”、一件“利器”。...[详细]
时间:2016-02-26 10:12
查看:486次标签:宋建丽底线思维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通过观察和研究、学习和总结、概括和抽象,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发展的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需要我们从我国现实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着力把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详细]
时间:2016-02-26 10:11
查看:1000次标签:邓纯东马克思主义五大发展理念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总的历史趋势。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将与资本主义在对立中共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详细]
时间:2016-02-26 10:10
查看:1012次标签:杨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
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推进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才成为我们始终坚持和遵循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正是在人民群众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中、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中得以体现和证明的。新发展理...[详细]
时间:2016-02-26 09:01
查看:1857次标签:邓纯东马克思主义五大发展理念以人为本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首次对实事求是作出解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详细]
时间:2016-02-25 15:50
查看:2967次
标签:辛向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颜色革命”是在不同国家里发生的,表面上是本国人民在争“民主”,但背后都有一只黑手操纵着,受美国利益支配,服从于美国的战略要求。可以说,每一场“颜色革命”都是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战略棋局中的一枚棋子。没有美国的谋划、支持、指使,就不会有“颜色革命”。...[详细]
时间:2016-02-25 14:38
查看:4952次标签:周小兵颜色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这种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样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时代问题的正确回答,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和维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详细]
时间:2016-02-25 13:12
查看:9007次标签:孙熙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事实表明,一个人只要是真诚地心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就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途径...[详细]
时间:2016-02-25 13:06
查看:1046次标签:梁柱治国理政以民为本马克思主义
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基本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新形势新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发现新思路新办法、得出新结论新认识,推动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成功经...[详细]
时间:2016-02-23 08:53
查看:1092次标签: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