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灵魂的前提下,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问题导向、增强创新意识。要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创新是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许多新的课题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解答。...[详细]
时间:2016-06-03 15:52
查看:1341次标签:尹汉宁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
广大理论工作者肩负时代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发挥好理论的构造力、解释力、说服力,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同化力。做报晓的雄鸡,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真情的呼唤激发民智,与人民...[详细]
时间:2016-06-03 15:04
查看:5434次
标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灵魂的前提下,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问题导向、增强创新意识。要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创新是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许多新的课题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解答。...[详细]
时间:2016-06-03 14:31
查看:1492次标签:尹汉宁哲学社会科学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详细]
时间:2016-06-02 15:55
查看:1122次标签:习近平哲学社会科学政治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详细]
时间:2016-06-02 14:56
查看:844次标签:习近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这些发展难题同时也是人民利益的现实问题,...[详细]
时间:2016-06-02 13:24
查看:6828次
标签: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术自信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树立学术自信,有利于中国学术界凝聚共识,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同时,提升学术自信,通过建构学术体系与学术话语,向国际社会诠释中国经验...[详细]
时间:2016-06-02 10:05
查看:744次标签:陈金龙学术自信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术界
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过时的理论,而把西方理论不加辨别地推崇为现代的、科学的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指导实践;某些机构不顾国情引入并推行个别西方国家的学术评价标准、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详细]
时间:2016-06-02 09:54
查看:1309次标签:韩震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西化
树立学术自信,有利于中国学术界凝聚共识,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详细]
时间:2016-06-02 09:42
查看:590次标签:陈金龙学术自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任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需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详细]
时间:2016-06-01 10:21
查看:578次标签:齐卫平哲学社会科学科学强国先进思想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体现本民族的主体,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认真汲取世界上一切先进思想理论成果与打造中国特色并不矛盾。...[详细]
时间:2016-06-01 09:49
查看:719次标签:齐卫平哲学社会科学使命担当治国理政
摆脱纯文本化而结合实际,告别洋教条化而立足本土,超越碎片化而胸有全局,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真正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对时代问题钻艰探深、攻坚克难的理论姿态挺立于时代潮头。...[详细]
时间:2016-06-01 09:42
查看:464次标签:王广哲学社会科学时代理论研究西方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这一论述,俯仰千秋,意蕴深长。它意味着,只有时代的,才是历史的,只有拥抱时代,才能传诸久远。...[详细]
时间:2016-06-01 09:38
查看:370次标签:王广哲学社会科学变革理论创新
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共同普及与传播来实现。...[详细]
时间:2016-05-31 16:28
查看:948次标签:李群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国家治理
搞好马院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培养忠诚于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事业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详细]
时间:2016-05-31 16:16
查看:1168次标签: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这是时代的使命,也是时代的重托。...[详细]
时间:2016-05-31 15:47
查看:1136次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
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标志的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大指示,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篇重要讲话,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刻、视野之...[详细]
时间:2016-05-30 14:59
查看:576次标签:尹韵公哲学社会科学里程碑自然科学
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学风问题不是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况。...[详细]
时间:2016-05-30 14:52
查看:974次标签:刘伟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追求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致力于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真学问。就如总书记提出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这样才能在为祖国、...[详细]
时间:2016-05-30 14:28
查看:819次标签:胡敏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变革中国知识分子
无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某个专业的研究,还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只要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主体,就承担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使命。...[详细]
时间:2016-05-30 13:55
查看:900次标签:陈先达哲学社会科学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