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详细]
时间:2015-11-27 09:47
查看:5496次标签:庄忠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变革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为显著特色。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既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过程的理论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括。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详细]
时间:2015-11-18 09:49
查看:823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具体实际理论创新
“三严”是主观认识要求,主要针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改造主观世界重在“严”,要求做到慎独慎微、自守自律、忠心忠诚、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三实”是客观行为要求,主要针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重在“实”,要求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处实效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详细]
时间:2015-11-18 09:35
查看:725次标签:陈宝生三严三实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迈出了扎扎实实的步伐。在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提出了要求。总书记的论述,语重心...[详细]
时间:2015-11-18 09:07
查看:980次标签:陈宝生“三严三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时期,是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同时,“十三五”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基础,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关键要看“十三五”如何啃掉“硬骨头”。...[详细]
时间:2015-11-12 14:33
查看:1731次标签:辜胜阻发展理念十三五理论创新
规律是决定事物质的内在规定性,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稳定和反复出现的本质联系,它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改变规律,只能认识发现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详细]
时间:2015-11-10 10:45
查看:1948次标签:王友明五大发展理念执政规律四个全面理论创新
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就是让人民群众不仅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掌握这个武器就能够不断超越当下我们认识的局限性,从而把现实推向更加理想的未来。...[详细]
时间:2015-11-04 14:52
查看:480次标签:韩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自信
新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形态。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是新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起点,也是新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展开的逻辑起点。...[详细]
时间:2015-10-20 13:55
查看:1334次标签:顾海良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学科建设中国话语
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关键点就在一个“实”字。我们党一贯提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今天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处处用“实”说话,时时做好“实”的文章。...[详细]
时间:2015-10-14 09:53
查看:643次标签:三严三实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伟大目标向我们招手,再创历史的机会正在眼前。...[详细]
时间:2015-10-13 14:10
查看:307次标签:曹鹏程杜润生理论创新改革深水区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时代...[详细]
时间:2015-10-12 10:18
查看:1065次标签: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仅就中央党校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主要内容。党校也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许多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这些都为...[详细]
时间:2015-10-08 09:00
查看:886次标签:何毅亭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用国家治理改革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不但可以建立双边或者多边学术文化沟通的渠道,使国际社会与我国学术界更容易达成双向理解,而且可以更大程度彰显中国发展的优势所在。...[详细]
时间:2015-09-28 09:26
查看:763次标签:臧雷振国家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创新
实践哲学、生存论哲学为什么取代不了认识论哲学?原因在于,任何面向未来的哲学,其论题并不都是实践的,其论证更不都是能够直接依托实践检验的,就是说不能得到充分的经验证明的,因而通过科学认识而揭示的理论逻辑就必不可少。...[详细]
时间:2015-09-24 10:26
查看:1847次标签:侯惠勤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四个全面”说到底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一个新的维度,运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从总体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详细]
时间:2015-09-09 09:31
查看:1419次标签:雷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八大理论创新四个全面
带着问题学,不仅是学习方法问题,也是重要的学风问题。如果带着问题学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习惯和常态,成为全党同志的优良学风,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和良好互动,切实提高解决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就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详细]
时间:2015-09-02 09:26
查看:2207次标签:王彦坤学习党员干部理论创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也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设计,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智慧光芒,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详细]
时间:2015-08-20 16:14
查看:1195次标签:李永胜“四个全面”理论创新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选择性、价值合理性,又体现了它的客观规律性、历史必然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目的性与规律性深度融合的现实历史过程,开辟了在“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对立统一”基础上认识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详细]
时间:2015-08-20 09:52
查看:1595次标签:李永胜四个全面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应当有一系列综合因素和科学依据,应当有助于引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沿着自身的特点和轨道健康运行。智库本身的重要功能、多元化的要求、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它的评价指标应当是多维的、动态的,而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详细]
时间:2015-08-17 09:01
查看:755次标签:权衡新型智库建设公共政策理论创新
初始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学术成果的首次评价,或者学术成果的原始评价,即学术人完成的学术成果在进入正规学术平台,准备公之于世,与读者见面,进行广泛传播之前的第一次评价,是对学术成果评价时需要把好的第一关。...[详细]
时间:2015-08-11 09:22
查看:904次标签:胡政平学术评价初始评价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