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下层宗教传统十分浓厚,根深蒂固很难撼动,好处是保持了印度特色,不足之处是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这是印度在改革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根本原因。印度不但要求“文化例外”,在农业、气候、服务业等等方面都要求例外,其实就是印度例外论,对此,国际社会大体上表示理解和同情...[详细]
时间:2014-10-30 10:41
查看:1617次标签:印度巴西文化宗教公共
中印之间的互不信任,虽然最直观地体现在外交、国防、经济等重大政策领域,但其根源,却是两国社会由于互不了解、缺乏沟通长期积累的信任赤字。这种“互不了解”,又在很大程度上被单向度堵塞。...[详细]
时间:2014-10-28 09:45
查看:493次标签:中印文化交流中印文化印度访问
法治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行。如何制定治国理政的良法?又如何使这种良法得以有效实施?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详细]
时间:2014-10-27 11:21
查看:546次标签:法治文化马怀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当今中国所有信仰信念、思想道德、精神文化、党风民风、国家认同、社会治安等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问题,说到底,都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详细]
时间:2014-10-27 11:06
查看:1292次标签:习近平学习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个社会的特定的意识形式,无论就其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有两个来源: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形态,同时也保留着历史上形成的对过去社会的某些意识或材料;...[详细]
时间:2014-10-27 10:39
查看:635次标签:中国批判遗产文化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那里蕴藏着我们需要的大量营养,堪比我们的“文化母乳”,它可以使我们固本壮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丰富的底蕴。...[详细]
时间:2014-10-24 09:29
查看:503次标签:古诗词文化文学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它体现了对社会法律生活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是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土壤,对法治建设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当前,必须着力建设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规范性、引领性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实现制度、机制、文化的有机统一。...[详细]
时间:2014-10-23 21:13
查看:862次标签:法治机制制度文化
文化贸易和民间文化交流是相互促进的两种文化“走出去”方式。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共同目标下,应将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这两种方式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详细]
时间:2014-10-23 09:39
查看:1582次标签:专家访谈文化中国故事“走出去”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独独不缺的正是文化的创造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详细]
时间:2014-10-22 16:14
查看:421次标签:文艺文化文艺工作座谈会
建设法治国家应当法治和德治并举。法治精神对于各个法律主体来说,都具有他律与自律的双重要求。自律是具有道德义务感的内在守法,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守法。...[详细]
时间:2014-10-20 08:48
查看:1129次标签:法治机制统一制度文化
近日,光明网刊发一组署名为“子曰文化”的“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文章,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详细]
时间:2014-10-16 10:00
查看:810次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光明日报
文化耐力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在激烈的文化竞争和博弈中不抛弃不放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继承弘扬和发展创新自身文化的坚强毅力。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发扬、发展与创新,都是以这个民族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耐力为前提的。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详细]
时间:2014-10-16 09:58
查看:2145次标签:定力耐力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说:“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中国道路源自以史为鉴的道路进步,中国模式来自立足本土的模式 发展,中国...[详细]
时间:2014-10-15 14:24
查看:1371次标签:文化习近平重要讲话以史为鉴国家治理体系
习近平的文化思想不仅契合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感召,还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价值观,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精神基础。其文化思想是开放的,海纳百川,有着平远的文化视野,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探索现代化的实践和借鉴西...[详细]
时间:2014-10-06 21:55
查看:1731次标签:意涵习近平文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正式提出。随后,“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理念,浸润到了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中国”乃至“和谐世界”,中国人民的和平情怀得到了最大程度地释放。...[详细]
时间:2014-09-30 09:28
查看:965次标签:中华民族和平文化
作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文明是华夏子孙必须继承、守护、光大的瑰宝;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且从未间断的独特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象征。...[详细]
时间:2014-09-29 15:58
查看:582次标签:民族性多样性文明文化
孔子《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习大大特意出席大会,说孔子,谈儒家文化,不就是在向国际社会充分释放中国爱好和平、推进发展的善意吗?...[详细]
时间:2014-09-28 10:00
查看:851次标签:猜想文化孔子
“修身养性,仁爱之心”,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如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仁”与“礼”。“仁”即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即是“克己复礼”。道德教化、注重人本思想,修齐治平,在儒家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孔子的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详细]
时间:2014-09-26 13:28
查看:667次标签:孔子中国“软实力”文化
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秩序与合作、和谐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的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和传承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法文化,以法文化建设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详细]
时间:2014-09-18 10:05
查看:419次标签:法治张国林文化法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化程度的提高和外交活动中文化内涵的增多,到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运作方式从威逼、利诱型的硬权力,转向吸引、劝服型的软权力。“在权力方式转换的背景下,文化外交作为国际间符号竞争和信息博弈的实践载体,成为继政治外交、经济外...[详细]
时间:2014-09-12 14:15
查看:1224次标签:中国外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