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文化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和平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正式提出。随后,“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理念,浸润到了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中国”乃至“和谐世界”,中国人民的和平情怀得到了最大程度地释放。...[详细]
    时间:2014-09-30 09:28 查看:998次标签:中华民族和平文化

  • 尊重文明多样性守护文化民族性

    作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文明是华夏子孙必须继承、守护、光大的瑰宝;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且从未间断的独特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象征。...[详细]
    时间:2014-09-29 15:58 查看:587次标签:民族性多样性文明文化

  • 国际社会对“习大大谈孔子”的几大猜想

    孔子《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习大大特意出席大会,说孔子,谈儒家文化,不就是在向国际社会充分释放中国爱好和平、推进发展的善意吗?...[详细]
    时间:2014-09-28 10:00 查看:883次标签:猜想文化孔子

  • 重读孔子文化——解读中国“软实力”

    “修身养性,仁爱之心”,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如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仁”与“礼”。“仁”即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即是“克己复礼”。道德教化、注重人本思想,修齐治平,在儒家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孔子的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详细]
    时间:2014-09-26 13:28 查看:683次标签:孔子中国“软实力”文化

  • 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法文化

    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秩序与合作、和谐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的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和传承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法文化,以法文化建设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详细]
    时间:2014-09-18 10:05 查看:428次标签:法治张国林文化法文化

  • 新时期文化外交展示多彩中国形象

    随着人类文明化程度的提高和外交活动中文化内涵的增多,到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运作方式从威逼、利诱型的硬权力,转向吸引、劝服型的软权力。“在权力方式转换的背景下,文化外交作为国际间符号竞争和信息博弈的实践载体,成为继政治外交、经济外...[详细]
    时间:2014-09-12 14:15 查看:1322次标签:中国外交文化

  • 李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李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培育和践行更需要文化的支撑。面对文化发展色彩纷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民文化权益诉求不断增强的态势,开发和利用文化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详细]
    时间:2014-09-10 14:42 查看:803次
    标签:核心价值观文化培育和践行

  • 文化治理需要健全法律机制

    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为重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安全的维护、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必须建立在文化开放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详细]
    时间:2014-09-10 14:35 查看:268次标签:法律文化

  • 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之别

    要说明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差别,最好是采用比较说明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先从西方法治社会的根源说起。西方法治社会的源起实与他们的宗教观念有密切关联。...[详细]
    时间:2014-09-01 14:33 查看:613次标签:文化人治法治

  • 在传承、创新中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国文化

    世界范围内所有先进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吸收,但是,像历史悠久、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这样一个巨型文明,中国这样一个巨型国家,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巨型民族,照抄照搬其他文明、国家和民族的现成经验、道路和模式,都不可能真正成功。...[详细]
    时间:2014-08-25 14:07 查看:1262次标签:中国文化

  • 从文化、结构和机制角度把握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文化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只有在现代化的治理文化的指导下,扎根于现实国情,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详细]
    时间:2014-08-25 09:14 查看:384次标签:结构国家治理体系机制文化

  • 传承文化基因 彰显精神标识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也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就必须追根溯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详细]
    时间:2014-08-14 14:47 查看:497次标签: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文化产业何时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人口多体现为需求多、市场大的优势。相对富裕的中国人,文化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是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充分依据。加之中国文化消费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详细]
    时间:2014-08-13 16:34 查看:1161次标签:支柱产业文化经济

  • 黄建宁:壮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传播
    黄建宁:壮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传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内涵作了精辟而简明的提炼和概括。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认同的程度...[详细]
    时间:2014-08-13 14:26 查看:838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涵养

  • 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

    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它们在形成的历史传统、文化土壤、制度因素等方面存有诸多差异,因此,中西方大学校训在思想来源、价值观等方面还是有本质差别的。...[详细]
    时间:2014-08-12 14:06 查看:1139次标签:校训文化大学

  • 被劫持的“新闻自由”与文化领导权

    新闻自由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言论表达的自由,而在于谁的自由——是媒体拥有者的自由,还是全体人民的自由?谁的需要——是商业牟利和资本积累的需要,还是人民言论表达的需要?...[详细]
    时间:2014-07-29 14:38 查看:1977次标签:领导权文化新闻自由新自由主义

  • 中美大学校训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校训的内容中都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来源上看,大学校训多出自传统文化的经文典籍,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详细]
    时间:2014-07-21 13:18 查看:1289次标签:中美校训文化大学

  • 王毅:甲午战争的文化沉思

    清军多讲明哲保身,与身家性命相比,气节轻如毫毛。中日甲午之战,从丰岛海战、成欢、牙山之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到威海之战,清军少有与日军血战到底的气概,反而屡屡出现将帅先逃、士兵溃散之事。成欢、牙山之战,叶志超主力狂奔五百里逃过鸭绿江。黄海海战,“广甲”号管带...[详细]
    时间:2014-07-19 18:55 查看:1205次标签:王毅甲午战争文化

  • 文化认同视野下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主体——文化企业的培育,培养一批拥有著名文化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经纪机构,以国际化的市场运作水平,到国外独立经营商业演出、展览业务,其核心是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从整体上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力量。...[详细]
    时间:2014-07-10 09:39 查看:15137次标签:文化重要性对外文化输出戴有山

  • 文化危机三题

    当代媒体现实的文化主要包括两大领域,一个是传统媒体文化在当代通过高技术包装和改造后的形态,例如图书、广播电台、电视等;另一个是“新媒体”文化领域,所谓新媒体,是指电脑、网络及其普遍的社会应用。...[详细]
    时间:2014-07-10 09:33 查看:1365次标签:危机文化文化过度文化混乱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