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远景必须是以乡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明化为根本指向,而关键在于是围绕“资本—知识—权力”建构动力机制。在实践中,则必须以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为物质基础,并依靠文化自觉运动塑造新时期的乡村文化根基以及通过智力资源的精准嵌入,以提升乡村社会文...[详细]
时间:2016-09-18 13:36
查看:911次标签:柳建坤乡村文化自觉乡土社会
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这三年,追捧官员、互通款曲的旧俗因中央的铁腕治理日渐消除,但红白喜事铺张攀比、麻将牌九横行乡里之类的问题依然多见,落后观念和不良习气冰冻三尺,风气之刷新仍需更多努力。...[详细]
时间:2016-02-22 14:21
查看:380次标签:李斌官本位城乡一体化乡土社会脱贫攻坚
其实,不论城乡,无论社会朝哪个方向转型,都需要为人们的行动建立一些“可靠的路标”,重建一个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规则和制度不只是向熟人允诺的,也预设了那些同在一片蓝天下陌生人的存在。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路上,始终把城市与乡村视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基于新生活方式重构...[详细]
时间:2016-02-18 10:38
查看:409次标签:刘天亮熟人社会传统文化社会交际乡土社会
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才不会老想着靠赌博来打发时间,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内心世界更宽广,才有可能引导家人、朋友,不断寻求更优质、更能涵养心灵的精神寄托。毕竟,物质生活渐渐走向小康了,精神生活也当努力向小康看齐。...[详细]
时间:2016-02-17 13:34
查看:362次标签:吕晓勋春节农村发展传统文化乡土社会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很多人知道的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江村”调查中发展出来的乡土工业的经验,但社会学家吴景超教授提出的以都市化和工业化为核心的...[详细]
时间:2013-04-25 10:05
查看:1313次标签:费孝通吴景超放眼世界乡土中国1941年不饥不寒乡土社会江村经济世界经济禄村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