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审美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中国文化中的平淡之美

    诗人以虚淡之情直面真味之物,经由天工之巧而成神妙之作。淡之情、淡之物、淡之技、淡之境的融汇,既形成了一种平淡天真的艺术风貌,也打开了一个细微幽隐的生命世界。...[详细]
    时间:2025-04-07 13:26 查看:648次标签:中国文化平淡审美

  • 新时代推进全民美育的路径探析

    美育是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新时代美育工作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经由新媒体、新技术和新平台实现了优化升级,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演变为社会实践、网络教育等形式,扩大了教育的概念范畴。但新时代...[详细]
    时间:2024-04-18 16:32 查看:258次标签:审美全民美育人口素质

  • 关于中国古代外貌审美的历史变化

    中国古代史上关于人的外貌审美的历史变化,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全民的审美共识,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人的外貌之美相当重视,形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特点,基本是先秦时期的结实健康,两汉时的细腻柔弱,魏晋六朝时的自然飘逸,唐代的雍容华贵,宋...[详细]
    时间:2023-01-10 15:56 查看:540次标签:相貌审美美学内在

  • 美丽中国的美学内涵与审美意蕴

    “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对中国人的审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了形而上的意涵。审美能够激发人们崇高、优美的情感,给予人们以行动的力量,进而使人们不仅懂得保护自然,更发自内心地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对自然的审美...[详细]
    时间:2022-01-30 10:41 查看:1513次标签:审美天人合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 旗袍审美意蕴刍议

    旗袍服饰文化历经沧桑,由出现、繁荣到式微,再到现代改良旗袍,历经百年,从未间断。然而在历代名目繁多的文献中,却不曾见到“旗袍”这一名目。那么,对于“旗袍”从何时起,于何地,由何人命名,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详细]
    时间:2021-12-06 21:36 查看:349次标签:王黑特旗袍审美

  • 不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编辑的《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年轻人争相阅读的作品。《新青年》在当时的青年群体中影响巨大,这与编辑部同仁善于使用青年们喜闻乐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话语密切相关。...[详细]
    时间:2021-08-24 17:53 查看:259次标签:龙其林文艺作品审美

  • “娘炮”为什么受追捧

    近年来,“娘炮”现象一度成为舆论热点,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对一些综艺节目中的男明星缺乏男性气质,如娘娘腔、矫揉造作等,提出了批评。实际上,“娘炮”现象已遭批评多年,但屡批屡兴,令人厌恶又难以清理。只讲“颜值”不讲“价值”,必须引起警惕。对此,应加以理性分析。...[详细]
    时间:2021-04-21 16:10 查看:1078次标签:舆论热点文艺创作文化活动审美

  • 因审美,而生命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何不常念一二?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善于储蓄爱和美的人。本段报告中,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知常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令他深受感动的几个小故事,说明了爱与美赋予了人类希...[详细]
    时间:2020-09-11 10:41 查看:490次
    标签:潘知常审美生命积极乐观积德行善

  • 因生命,而审美

    阳光、空气与水是人类在物理世界所必需的,而美便是人类在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爱美之人看到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动物可以看见鲜花的红,但只有人可以看见鲜花的美。游山玩水时,我们既看到了山...[详细]
    时间:2020-09-11 10:39 查看:475次
    标签:潘知常生命审美理想希望

  • 爱美之心,唯人有之

    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本段报告中,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知常教授主要讲解了动物进化规律与人类进化规律不同、古今人类对人体审美发生了明显变化...[详细]
    时间:2020-09-11 10:35 查看:782次
    标签:潘知常审美爱美之心人类进化

  • 让建筑体现审美“高线”

    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告别“贪大、媚洋、求怪”,既要守住保护和传承的底线,也要迈向体现时代审美的“高线”,唯此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详细]
    时间:2020-05-13 14:51 查看:420次标签:顾阳建筑审美

  • 《诗经》与诗教

    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对《诗经》的学习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人格塑造的过程当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详细]
    时间:2018-08-30 15:48 查看:1628次
    标签:赵敏俐诗经教育艺术审美

  • 《诗经》与诗教

    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对《诗经》的学习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人格塑造的过程当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详细]
    时间:2018-08-30 15:48
    标签:赵敏俐诗经教育艺术审美

  • 《诗经》与诗教

    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对《诗经》的学习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人格塑造的过程当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详细]
    时间:2018-08-30 15:48
    标签:赵敏俐诗经教育艺术审美

  • 新时代建筑的审美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发强烈,既有对物质生活的高要求,也有对文化生活的高追求,更有对具有公众艺术属性的建筑的审美渴望。...[详细]
    时间:2018-06-19 08:57 查看:358次标签:新时代建筑审美

  • 繁荣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不会停滞不前,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以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必将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任务而革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详细]
    时间:2018-05-08 08:48 查看:880次标签: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

  • 张尧:传统审美在戏曲中的表现
    张尧:传统审美在戏曲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审美来自于中国哲学,因此与西方国家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这一点在我国的国粹——戏曲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期报告中,中国戏曲学院张尧教授从中国式观演关系与戏曲表演的美...[详细]
    时间:2018-02-12 09:23 查看:20607次
    标签:传统文化戏曲艺术张尧审美2018年新年贺词

  • 传统戏曲审美的当代价值

    戏曲堪称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代表,国家鼓励戏曲文化的传承传播及其他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当代,戏曲艺术能够为民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并提高国民的审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详细]
    时间:2018-02-11 17:07 查看:1264次
    标签:张尧传统戏曲审美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传统审美在戏曲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审美来自于中国哲学,因此与西方国家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这一点在我国的国粹——戏曲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期报告中,中国戏曲学院张尧教授从中国式观演关系与戏曲表演的美...[详细]
    时间:2018-02-11 16:53 查看:950次
    标签:传统戏曲审美张尧京剧春节

  • 戴晓云: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审美理想和士大夫的人文情怀
    戴晓云: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审美理想和士大夫的人文情怀

    在中国古代,各个学科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历代的文章、诗词、绘画和书法,乃至于音乐,也是一个组合体,绘画中有音乐,音乐中有哲学,书法中有情怀。由此可见,哲学的载体可以是文章、诗词、绘画...[详细]
    时间:2018-02-08 10:06 查看:13444次
    标签:戴晓云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审美人文情怀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