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合与浓缩,是顺天应民的美好时节与民俗,是中国人乃至海外华人收获和分享幸福快乐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春节形成来之不易,属于中国易学与天文历法的重大研究成果;春节文化底蕴深厚,归根结底是中国易学与美学研究的智慧结晶;春节未来前景美好,作...[详细]
时间:2025-01-22 15:49
查看:225次标签:中国春节非遗易学美学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详细]
时间:2024-02-07 13:38
查看:105次标签: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探讨天人关系时形成的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众多学科中的一种重要观念。...[详细]
时间:2023-03-28 14:09
查看:655次标签:天人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
中国古代史上关于人的外貌审美的历史变化,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全民的审美共识,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人的外貌之美相当重视,形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特点,基本是先秦时期的结实健康,两汉时的细腻柔弱,魏晋六朝时的自然飘逸,唐代的雍容华贵,宋...[详细]
时间:2023-01-10 15:56
查看:556次标签:相貌审美美学内在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需要警惕消费主义的陷阱和功利主义的桎梏,需要让美的光芒润泽人们的心灵,让日常生活审美化,让审美日常生活化,让生活美学赋能日常生活,让中华美育精神辉映神州大地的山河城廓,让一个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再度创造出令世...[详细]
时间:2021-12-14 11:13
查看:567次标签:宋修见生活美学
在当前美学研究中,反思与突破现代性美学体系可谓是其一大特征。这既打开了美学边界,使美学学科范式有了进一步建构的可能,也引发了美学研究需要反思的诸多理论问题。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感性学的回归而导致的美的重置问题;第二,介入现实的跨学科美学的出现而导致...[详细]
时间:2021-07-14 09:15
查看:363次标签:余开亮美学中华美学精神
赤坎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华侨华人众多,为加强赤坎古镇的文物保护、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开平市委、市政府实施了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以下简称“赤坎古镇项目”)。以赤坎古镇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平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详细]
时间:2021-05-27 15:03
查看:615次标签:文旅融合基层治理创新创新美学数字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美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美是万万不能的...[详细]
时间:2020-09-16 11:01
查看:8021次
标签:潘知常美学人生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美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美是万万不能的...[详细]
时间:2020-09-14 15:58
查看:1218次
标签:潘知常美学人生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美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美是万万不能的...[详细]
时间:2020-09-11 11:07
标签:潘知常美学人生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美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美是万万不能的...[详细]
时间:2020-09-11 11:07
查看:1877次
标签:潘知常美学人生真善美
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定义。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为此费了许多纸张和脑力。衡量这些定义是否靠谱,还是要回到“情”上来。有了“情”,才有文艺;越是情深意长,艺...[详细]
时间:2019-05-16 13:34
查看:481次
标签:高建平文学艺术美学文艺
本文以宋代理学为主要对象,尝试拈出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气象与大我,在简要阐释其含义的基础上,对其美学精神作一概览。...[详细]
时间:2018-08-27 09:28
查看:1384次
标签:李昌舒气象美学美学精神宋明理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不会停滞不前,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以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必将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任务而革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详细]
时间:2018-05-08 08:48
查看:881次标签: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
文学、音乐、美术、电影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已经是当代生活的基本文化事实,美学和艺术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不再仅仅是个人性的、情感性的和非功利性的,而是成为人们平等表达、参与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内容。...[详细]
时间:2017-04-12 09:59
查看:511次标签:王杰文化创意美学文化交流
毋宁说,构建富于审美心性的美学,能提升人生质量和社会力量,升华审美境界和美学品质,为民族复兴贡献具有科学蕴涵和社会效益的心智;在国际美学论坛上,将华光照耀、异彩纷呈。...[详细]
时间:2016-12-19 13:20
查看:687次标签:张首映审美美学人生质量研究
今天的“互联网+”不再仅仅是过去互联网思维的理论概念,而是由思维进入到实践领域,“互联网+”由一种观念创新、理论跨越进入到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双创”概念,是中国式的“创客”发展模式,着力点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结合,将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性力量。与“互联网...[详细]
时间:2016-03-24 14:07
查看:787次标签:金元浦文化+美学文化创意产业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误区是把美育局限为艺术教育。许多学校开设了一些艺术课程,教授学生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以为这就是美育。其实这是很不够的。美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层面,而应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详细]
时间:2016-01-25 14:02
查看:706次标签:朱立元美学美育审美人文素养
美学是主观的、科学的、有用的,不仅要揭示天地之大美,而且要促进天下之大美、祖国之大美、社会之大美、人文之大美、作品之大美。这才叫天下美学。反用老子的话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人皆知美之为美,天下人皆按审美规律来认识和改造天下者,美学也。美学在美化天下中更能彰...[详细]
时间:2016-01-18 13:31
查看:452次标签:张首映美学学科哲学世界观
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态运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在此基础上的二元对立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详细]
时间:2015-10-14 15:26
查看:925次标签:周泽东生态文明美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