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关键一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手段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呈现出腐败主体隐匿性、载体间接性、兑付时差性和手段规避性等突出特征。要正确把握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阶段性特点,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详细]
时间:2025-02-10 15:15
查看:684次标签: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期权腐败大数据
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三集《揭开腐败隐身衣》,讲述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时刻紧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持续丰富防治的有效办法,揭开腐败隐身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详细]
时间:2025-01-08 09:37
查看:2759次标签: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新型腐败隐性腐败
“期权式腐败”是一种典型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形式,其实质是利用公权力寻租的一种“延期变现”形式,一般具有时间跨度长、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经济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具有权钱交易间接化、利用市场化外衣、利用科技化专业化手段等表现,易发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详细]
时间:2024-07-19 15:01
查看:367次标签:“期权式腐败”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全面从严治党
当前,腐败隐形变异、手段翻新升级,给调查与认定带来挑战。对此,要深刻把握规律特点,深入总结破解的思路方法,有效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详细]
时间:2024-05-29 13:52
查看:188次标签: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惩治腐败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商机,往往意味着多了一分盈利机会。近年来,在各地查处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案件中,个别领导干部不直接收受财物,而是改为收受或向行贿人索要商业机会,再将商业机会交由指定方或自己运作,从中获取利益。这些特定商业机会,或是未实际经营仅是利益输送的...[详细]
时间:2024-05-15 13:43
查看:348次标签:权钱交易新型腐败隐性腐败
对于有“中间人”存在的贿赂犯罪,一般而言,国家工作人员以实际所得单独构成受贿犯罪。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与中间人构成共同受贿犯罪。...[详细]
时间:2024-03-06 14:53
查看:289次标签:贿赂新型腐败隐性腐败
面对腐败的新表现新动向,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有力有效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详细]
时间:2024-01-17 13:36
查看:359次标签: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特点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坚决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新型腐败与传统类型腐败相比,体现为一些新的腐败行为表现方式。...[详细]
时间:2023-09-20 10:20
查看:607次标签: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惩治腐败
逃逸式腐败作为一种新型腐败形态,利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监管时间差,企图蒙混过关、逃避监管。逃逸式腐败具有潜伏周期较长、钱权交易分离、政商身份混淆、贪腐形式更加隐蔽复杂等特征,伪装性、长期性、潜伏性更强,给腐败惩治与预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逃逸式腐败的存在表明...[详细]
时间:2023-04-06 16:20
查看:724次标签:逃逸式腐败提前辞职退休新型腐败党员领导干部执纪监督
“逃逸式”辞职有从显性腐败转化为隐性腐败的行为逻辑。相对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各种直接而赤裸的显性腐败,“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潜藏于公权私用的各种活动中,其形式更加隐形隐蔽、延时延期,危害和影响也更加扩散和持久。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详细]
时间:2023-04-06 16:19
查看:819次标签:“逃逸式”辞职隐性腐败新型腐败监督制约
新型腐败比传统腐败方式、主体、手段呈现出更多的深层次性、隐蔽性,容易导向更加隐蔽的腐败效果。在权力监督的过程中,应深刻把握“权力集中必然导致资源富集,资源富集必然引发权力驱动”的权力配置规律,建立起“大监督”的思路,按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贯通、协同配合的部署...[详细]
时间:2023-04-06 16:17
查看:3755次标签:新型腐败权力寻租监督体系
新型腐败的最核心属性是隐蔽性和复杂性,复杂性从属于隐蔽性,新型腐败的发生机制之所以变得更加复杂,是为了让其变得更加隐蔽。新型腐败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今天的新型腐败从手法和形式上来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明”。新型腐败的产生至少有三大根源:一...[详细]
时间:2021-08-18 15:45
查看:2540次标签:新型腐败权力监督反腐败
新型腐败的特点包括从以权谋私变为以影响力谋私,从权力寻租型腐败变为“市场化腐败”,从直接受贿变为间接受贿,从当期受贿变为延期受贿,从资产型贿赂变为权益型贿赂。识别新型腐败行为,要牢牢把握滥用了公权这条主线。有效防治新型腐败,应综合采用制度和技术两种工具。
时间:2021-07-23 10:28
查看:4646次标签:新型腐败传统腐败制度反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