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科举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中国古代学子的毕业与毕业礼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科举制度出现前,古代学子并无明确的毕业期限,其毕业的唯一标准是入朝为官。科举制度兴起后,学生毕业的标准由“入仕”转为“及第”。古代学子的毕业礼围绕科举展开,以乡试为序曲,会试为高潮,文武科各有特色。毕业礼包含谢师、拜谒...[详细]
    时间:2021-08-12 13:32 查看:530次标签:毕业毕业礼科举学制

  • 谁最先仿行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世界文明的一个辐射源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人事制度,延续时间之漫长、在国内外影响之巨大,能与科举制度相比。科举取士制度,起源于隋,自隋唐至明清,行用了1300年之久,承担起为中国官僚政府源源不断输送管理人才的使命与责任。...[详细]
    时间:2021-08-09 10:59 查看:438次标签:科举世界文明中国古代社会

  • 古代官话缘何没有全面普及

    从西周开始,出现了当时通行的共同语“雅言”,汉代出现了“通语”“通名”等,明代出现了“官话”,但官话形成于中唐时期。从先秦到清朝末年,使用共同语的主要限于政府官吏、士大夫阶层以及行商。...[详细]
    时间:2021-04-16 13:42 查看:746次标签:共同语入仕科举

  • 文献中的科举与明清社会生活
    文献中的科举与明清社会生活

    台湾文人王松《台阳诗话》(1905)记:“今人之所重者,惟科名而已。世俗混称科名曰功名,甚而捐纳、保举,凡有服官服者,皆以功名中人目之,……吾台改隶,已经十载,国籍虽异,而习气犹存...[详细]
    时间:2021-01-12 21:26 查看:489次
    标签:汪毅夫科举明清社会生活

  • 明代官场同学会的“正”“负”能量
    明代官场同学会的“正”“负”能量

    明代官场的同学会,主要是同年会。所谓同年,是指被政府同年荐举之人才。“同年者,四海九洲之人而偶同科第耳。”同年向有弟兄之义,是传统社会中最为亲密、也最为重视的社会关系资源。...[详细]
    时间:2017-02-14 15:09 查看:978次
    标签:同学会科举官场同学会同年同年进士

  • 古代“高考”有多难?明朝考生也要狂刷题海
    古代“高考”有多难?明朝考生也要狂刷题海

    乡试、会试、殿(廷)试是一种全国性的高级公务员选拔考试。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哪个读书人不想异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详细]
    时间:2016-09-28 15:26 查看:1388次
    标签:科举主考官乡试会试殿试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致命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致命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失败的更为基本的原因,却在于他们从未能得到精英士大夫的重大支持,实际上没有绅士参加。社会上有影响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的基本利益是与政府和现存秩序相联系的,而不是与反对派,...[详细]
    时间:2016-08-22 15:35 查看:10969次
    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基督教科举士绅

  • 从科举到高考的千古难题——要考试公平还是区域公平?

    与古代科举相类似,现代高考制度于1952年建立后,也实行“全国统考、分省录取”的做法,招生计划依据各地经济建设的需要、高中毕业生数量以及高校的规模数量而制定。在此体制下,高校招生指标的分配,受到区域社会变迁、高等教育地域布局、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教...[详细]
    时间:2016-08-08 10:25 查看:1499次标签:郑若玲科举高考公平

  • 韩愈六次落榜的背后
    韩愈六次落榜的背后

    从贞元二年到贞元十一年,前后近十年,韩愈七次科考、六次落榜。照今天看,韩愈是一个典型的落榜生,而且是无数次落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生的失意者,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轰轰烈烈的古文运...[详细]
    时间:2016-07-26 14:43 查看:2295次
    标签:韩愈大文豪落榜科举历史

  • 雷颐:专才教育减弱了科举被废的震荡

    历史不能简单比附。当年的教会学校是在国权日损的情况下诞生、发展起来的,这种教育体制外的“供给”,却是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显减弱了1905年废科举即旧教育体制崩溃后带来的震荡。...[详细]
    时间:2016-06-06 13:38 查看:676次标签:雷颐专才教育科举教育体制改革

  • 明代科举中的“同等学力”

    “科考”所考的,应该也是这方面的内容。这三场考试都合格的儒士,就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可以以“充场儒士”,也就是和通过科考的生员们的“同等学力”,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详细]
    时间:2014-03-30 14:52 查看:1302次标签:同等学力科举明代

  • 把“死历史”看成“活历史”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君主集权制度和科举制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许多思想家探索如何治国安邦,如何提升国力,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如何选才用人,如何看待天人关系,如何记录历史,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保家卫国,如何寻找心灵的安顿处等。这些都折射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详细]
    时间:2013-08-01 10:02 查看:457次标签:张岂之君主科举中华文化

  • 古代科举“不拼爹”?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第三子张懋修考中状元,同时考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张敬修。消息传来,舆论哗然,众议嚣嚣。原来,就在3年前,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已考中了榜眼。张居正有六子,有人为此作诗讽刺:“状元榜眼姓俱张,未必文...[详细]
    时间:2012-11-06 15:56 查看:520次标签:官宦科举

  • 葛剑雄:科举制度为何退出历史舞台?

    一种制度能在一个国家长期存在,肯定有其适应性和合理性。同样,一种制度被废除,并且再未恢复,也可以肯定有其必然的原因。 从隋唐到清末,中国的科举制度存在了一千多年。此期间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包括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开科取士的做法却一直没有...[详细]
    时间:2012-05-30 14:16 查看:1181次标签:葛剑雄科举舞台制度历史

  • 揭秘科举时代的“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

    近日,“异地高考”改革进入快车道。一方面这是为了解决城市新移民的子女升学障碍;另一方面,“异地高考”还指向高考录取公平问题。一些“高考大省”的考生,对以京沪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以及边疆...[详细]
    时间:2012-04-08 19:48 查看:449次标签:高考科举异地移民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