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审视中华文明史,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华文化血脉。...[详细]
时间:2021-04-07 10:59
查看:385次标签:张岂之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文化血脉
当前,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深入研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详细]
时间:2019-02-18 10:12
查看:521次标签: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
当前,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深入研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详细]
时间:2019-02-18 10:12
查看:607次标签: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认识,大概始于夏、商时期。从西周时起,“天”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天命、天神,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以《周易》的经文为例,其中有些对“天”的理解是指自然的天体、天象,但多数是关于天命、天神的记载。...[详细]
时间:2017-04-05 10:03
查看:627次标签:张岂之天人之学中华文化以人为核心
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流、团聚和统一的过程,是各民族融合的过程。各民族经过不断迁徙、杂居、通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在文化上互相学习,在血统上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详细]
时间:2017-01-09 13:37
查看:986次标签:张岂之中华文化会通儒学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详细]
时间:2016-09-02 16:47
查看:1160次
标签:张岂之文化自信历史底蕴中华文明百家争鸣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中华文献作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括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我们从文献典籍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详细]
时间:2016-09-02 09:43
查看:1132次标签:张岂之文化自信历史底蕴中华文明百家争鸣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详细]
时间:2016-09-02 09:39
查看:1400次标签:张岂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历史底蕴
中华文明的特色是什么?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人文文明与政治文明相结合。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一书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详细]
时间:2016-08-08 10:19
查看:1319次标签:张岂之中华文明中国特色全面小康民族融合
中国伦理政治很重视执政者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言行合一,不能双重人格,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这里的意思是:执政者自身端正,才能治好国家;如果己身不正,怎能使别人端正?孔子这些...[详细]
时间:2016-01-04 09:04
查看:1432次标签:张岂之古代伦理政治和而不同民本忧患意识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文明创造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精神、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详细]
时间:2015-12-01 09:12
查看:694次
标签:张岂之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从世界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复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传承中的复兴、传承中的创造,既肩负着时代使命,也承载着历史责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创举,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详细]
时间:2015-11-30 14:51
查看:3650次标签:张岂之中国梦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的论述,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继承发展的正向关系的厘清,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详细]
时间:2015-11-16 09:27
查看:2066次标签:张岂之共产党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说,思想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公识”,要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在他看来,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有助于打破学术上的门户之见,综合各家之长,开辟出一条新路。...[详细]
时间:2015-09-01 14:03
查看:574次标签:张岂之中华文化思想会通
中华民族历来重道崇德,这是优良传统。“道”与“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但也有共性,由此反映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详细]
时间:2015-04-13 08:39
查看:1324次标签:张岂之传统文化天道人道
儒学重视教育,相信人们经过教育和自身努力,都可以成才。儒学不是少数天才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文化。对于儒学所蕴含的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传承和发展,古为今用。...[详细]
时间:2015-01-19 13:49
查看:882次标签:张岂之儒家思想传统文化
中国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将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要有气节和操守,特别在国家民族的大节上,不允许有污点。...[详细]
时间:2014-12-22 09:15
查看:2874次标签:儒家经学文化传承张岂之中华传统
我们说中华文化连绵不断,从何处得到证明?回答是:从中华历史的记载中得到充分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史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记录。...[详细]
时间:2013-11-11 13:53
查看:677次标签:张岂之民族复兴中华文化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君主集权制度和科举制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许多思想家探索如何治国安邦,如何提升国力,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如何选才用人,如何看待天人关系,如何记录历史,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保家卫国,如何寻找心灵的安顿处等。这些都折射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详细]
时间:2013-08-01 10:02
查看:457次标签:张岂之君主科举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