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帙浩繁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古人云:“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可以...[详细]
时间:2019-06-05 15:21
查看:1543次标签:张文靖资治通鉴修身智慧
北宋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世经典。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持续了一生,他从这部史学巨著中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战争、吏治,体会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对其学术特点亦有独到见解。同时,毛泽东重视《资...[详细]
时间:2019-05-05 14:51
查看:1039次标签:陈思毛泽东资治通鉴
人的思想及其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学风也就随之堕落,接踵而至的就是国家的衰落,而有生命力的思想崛起又往往是以物质社会的衰败为代价的。研究表明,公元一千年前后,欧洲经济处于最低点,而中国宋朝经济已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其哲学成就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人的认...[详细]
时间:2019-04-29 15:21
查看:2446次标签:张文木知识分子资治通鉴实事求是
“分”在哲学上叫度。安分,就是做人做事要把握恰如其分的限度,限度之内是“本分”,超出限度成“非分”。正所谓“凡事勿过度”,人生在世,说话办事不出格破规,社会才能和睦安定。领导干部负责一方良序,自身尤当在位守规。...[详细]
时间:2018-07-05 09:37
查看:528次标签:马洲兵资治通鉴安分安生
后人评价汉元帝时都认为他优柔寡断、空谈儒学、信任宦官、扰乱朝政,开启了大汉走向衰落的序幕。这应该是比较公允的评价。...[详细]
时间:2018-02-12 13:37
查看:871次
标签:汉元帝刘骜优柔寡断空谈儒学资治通鉴
读史是个苦功夫、慢功夫,也是个真功夫、硬功夫。读史不精不透,不仅反映了学风的浮躁,也必然导致定力的缺失。司马光似乎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他曾说:“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能阅之终篇者,惟王胜之耳。”...[详细]
时间:2018-01-26 16:30
查看:856次标签:丁国强历史党员干部政治家资治通鉴
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当事人更多地是从伦理层面考虑和看待复仇问题的。真正从法律上明确禁止复仇的,应当是商鞅变法时制定的秦国法令。...[详细]
时间:2017-09-30 10:57
查看:700次
标签:古代法律赵襄子唐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在治国安邦上具有操作意义的经典,蕴含着先人们丰富的治国理政得失和社会人生经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治国之要最关键的是用人,唐太宗的“用人如器...[详细]
时间:2017-03-31 16:49
查看:12994次
标签:张国刚资治通鉴家国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是教师节,想起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与同行互勉。本文是为拙著《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第二版所作的序言,刊发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一期。原题为《沧海桑田,...[详细]
时间:2016-09-13 16:42
查看:2288次
标签:张文木知识分子教师节民族复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959年),凡1362年。原名《通志》,宋...[详细]
时间:2016-05-04 16:52
查看:3420次
标签:张国刚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通志》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中,有很多为官从政的道理,至今仍为后人所尊崇。那么,古人是如何正确追求自身利益的...[详细]
时间:2015-09-23 08:47
查看:1050次
标签:黄相怀经学智慧史学智慧资治通鉴王翦伐楚
(原题: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
...[详细]
时间:2013-08-06 10:55
查看:15168次标签:思想史资治通鉴姜鹏
杨国忠为相后,其子杨暄参加明经科考试。后来,杨暄在官场自然很得意,当他做到户部侍郎时,达奚珣才从礼部平调到更好一点的吏部。显规则一旦流于形式,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且将显规则置于其下,成为保证其运行的工具。...[详细]
时间:2013-06-01 10:41
查看:505次标签:潜规则杨国忠杨暄任用程序直升机资治通鉴火箭式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而攻”)百科词条:成语大全 暗箭伤人...[详细]
时间:2013-05-22 13:38
查看:638次标签:暗箭子成语郑国郑庄公暗箭伤人御史中丞资治通鉴
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详细]
时间:2013-03-18 13:35
查看:1299次标签:刘后滨资治通鉴司马光人才唐太宗选官用人选官制度
丞相,乃百官之首,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公孙贺却哭着不肯当,被逼上相位后还要长叹一句“我从此危险了”,这不是谦让,也不是作秀,看看当时的政治环境,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了。 ...[详细]
时间:2013-01-05 11:15
查看:861次标签:古代当官资治通鉴辞官汉武帝
...[详细]
时间:2011-08-22 08:57
查看:3654次
标签:姜鹏司马光资治通鉴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