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位于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为京师著名的大庙会。隆福寺周边汇聚了电影院、小吃店、服饰店、特色小店、书店等等,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成为北京四大商业...[详细]
时间:2017-09-07 14:40
查看:276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隆福寺历史文化寺庙
白塔寺内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元代藏式佛塔,它不仅是元大都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尼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妙应寺白塔”为第一批...[详细]
时间:2017-09-06 13:54
查看:368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白塔寺大修谜团揭秘
白塔寺内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元代藏式佛塔,它不仅是元大都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尼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妙应寺白塔”为第一批...[详细]
时间:2017-09-05 09:14
查看:437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白塔寺大修谜团揭秘
骑行,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 ,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 。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 ,简单又环保。驶过颠簸的路途 ,穿越黑暗的隧道 ,在不断而来的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详细]
时间:2017-09-04 09:12
查看:499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骑”迹东城东城北京文化
东晓市街位于天坛的北面,其西侧还有个西晓市街。清代称东小市,1933年《北平地名典》中将此街称为东晓市,1947年改为东晓市大街。早年间在这条东西走向的街上,每天半夜到天明时分,都...[详细]
时间:2017-09-01 10:54
查看:371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东晓市·事儿不小东晓市历史文化
东晓市街位于天坛的北面,其西侧还有个西晓市街。清代称东小市,1933年《北平地名典》中将此街称为东晓市,1947年改为东晓市大街。早年间在这条东西走向的街上,每天半夜到天明时分,都...[详细]
时间:2017-08-31 11:08
查看:474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东晓市老北京历史传承
老北京人爱吃面,而且从原料到做法都挺考究。烤鸭饼的“面”上功夫深,薄透不起褶,鸭饼面粉要求多。酥皮点心对面粉的要求也很多,才能够酥而不散,本期节目探秘老北京面食中的材料奥秘,敬请关...[详细]
时间:2017-08-30 13:45
查看:346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探秘给“面”的老字号揭秘面条老字号
老北京人爱吃面,而且从原料到做法都挺考究。烤鸭饼的“面”上功夫深,薄透不起褶,鸭饼面粉要求多。酥皮点心对面粉的要求也很多,才能够酥而不散,本期节目探秘老北京面食中的材料奥秘,敬请关...[详细]
时间:2017-08-30 13:41
查看:322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探秘给“面”的老字号探秘老字号历史
北京有很多地方都有“坟”字,虽然听起来名字不吉利,但也透露出这里以前是重要人物的墓地。本期节目聚焦另一处古墓,红碧玺,羊脂玉让藏宝地图被还原,破碎玉片能牵出唐代土皇帝。更多精彩,敬...[详细]
时间:2017-08-28 15:18
查看:346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宝藏消失随葬品历史
1949年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并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1985年,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进入历史辉煌时...[详细]
时间:2017-08-25 14:42
查看:506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立夏“北冰洋”汽水历史
1949年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并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1985年,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进入历史辉煌时...[详细]
时间:2017-08-24 14:06
查看:303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立夏“北冰洋”汽水情怀
主持人来到门头沟斋堂镇的黄岭西村,这里的老板娘陶姐介绍一道美食:斋堂水库鱼。以往水库鱼都是清蒸、垮炖、酱烧的,可陶姐却要做麻辣口的。陶姐拿出秘密武器:花椒。她家的花椒是从村里一百多...[详细]
时间:2017-08-23 17:00
查看:872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花椒树一口香文化历史
玉河并不是天然河,而是人工的漕运水道。如今的玉河通过回填、修复,再现了垂柳抚岸的美景,河堤基本按照最外侧的元明清河道恢复修建,不仅为北京市民恢复了一处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更是恢复...[详细]
时间:2017-08-17 11:26
查看:371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跟着习总书记的足迹看北京习近平北京文化文化
妇好,你究竟是谁?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一个大型墓葬。后经考证,这个墓的主人是“妇好”,而妇好这个三千多年前的传奇女性的事迹也随考古发现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妇好墓中...[详细]
时间:2017-08-17 10:23
查看:420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妇好王后升职历史
从2015年的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到2016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概念成为了热词,就是“文化带”。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详细]
时间:2017-08-17 10:12
查看:380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京师京城北京历史
海昏侯家族共有四代,而其中尤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最为关注,因为他的人生非常曲折——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刘贺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详细]
时间:2017-08-17 10:00
查看:480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海昏侯历史文化知识
高跷秧歌又称高跷,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汉族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秧歌的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 据可考史料,辽西...[详细]
时间:2017-08-16 15:54
查看:335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瞻远瞩高跷秧歌历史
在北京丰台区王佐镇有一个叫“怪村”的地方,这里的太平鼓表演十分有名。怪村太平鼓动作小巧,感情含蓄,节奏明快,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准和艺术价值。其内容多取自村民日常生活,表演中散发着浓愈...[详细]
时间:2017-08-04 15:21
查看:461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非遗·北京怪村有个太平鼓北京城太平鼓
在北京,你会听见最标准的普通话,但真正能够体现出这座城市特色和趣味的还是充满了浓厚地方特色的北京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古韵风情也随着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改变了它的味道,但是单单...[详细]
时间:2017-08-04 15:19
查看:359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老炮儿的京腔京腔儿京韵历史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详细]
时间:2017-08-04 15:13
查看:325次
标签:《这里是北京》志说四合院四合院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