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这种形式,古即有之,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一种自弹自唱、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用琴歌来演唱《诗经》歌曲,正符合这些歌谣的诗化意境,清丽、细腻、书卷气、文人化。礼以节人,《诗经》中的...[详细]
时间:2019-05-10 10:04
查看:776次
标签:张卓《诗经》关雎礼以节人琴歌
古琴的音色空灵、深沉、清冷、悠远,听着古琴伴奏的《诗经》音乐,让人感觉恍如隔世,似穿越过千年之时光,仿佛看到中华先祖随歌起舞、听见古之贤人倾诉深邃之哲理真情。《诗经》与古琴,同为中...[详细]
时间:2019-05-10 10:01
查看:1348次
标签:张卓《诗经》古琴中华文化
“重章”是《诗经》中常见的一种篇章构成形式。《诗经》的重章,有两方面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一是诗章为何要重复,即诗歌重章叠唱的形式缘何产生;二是为什么重复中有变化(变化部分称为“重章...[详细]
时间:2019-04-15 14:01
查看:520次
标签:王帆《诗经》重章佳偶
通过先秦至汉代儒家的系统阐释,《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得到了空前提升,成为国家文化经典文本,为中华民族“温柔敦厚”、诗礼相承的民族特色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时间:2019-02-26 11:49
查看:880次
标签:刘冬颖《诗经》诗教中华民族诗三百
《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也是一部取名宝典,中国人从中取了一个个高贵、典雅、文质彬彬的名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详细]
时间:2019-01-15 14:18
查看:2132次
标签:孙玉太《诗经》中国传统文化取名
理解《诗经》必须进入到当时的文化氛围中。《诗经》里的诗本身是歌曲,只是那时候的音乐没能流传下来,只剩下歌词。歌曲和诗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理解《诗经》,要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待。...[详细]
时间:2018-08-30 15:42
查看:1368次
标签:《诗经》艺术形式文化氛围音乐赵敏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国人谦逊、友善、豁达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详细]
时间:2018-07-20 12:06
查看:14220次
标签:习近平国学《诗经》文化王德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国人谦逊、友善、豁达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为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详细]
时间:2018-07-20 11:42
标签:习近平国学《诗经》历史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国人谦逊、友善、豁达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为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详细]
时间:2018-07-20 11:42
查看:1660次
标签:习近平国学《诗经》历史文化
报告人在本段中,由《诗经》的原文入手,详细、生动的讲解了“夙夜在公”的含义即公共事务主要指当时的祭祀之事,又结合现实背景指出,习近平主席在引用“夙夜在公”这句诗的时候,所赋予的含义...[详细]
时间:2018-07-02 14:41
查看:6337次
标签:习近平王德岩国学《诗经》夙夜在公
2012年11月15日,在那场举世瞩目的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详细]
时间:2018-06-29 15:22
查看:4876次
标签:王德岩习近平《诗经》夙夜在公国学
读诵《诗经》,可以陶冶情操。《诗经》中有许多优美篇章,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创造的意境如梦如幻,读诵之中令人流连忘返,灵魂升华。比如《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化静为动,逼真传神,美人之姿跃然纸上,让人在读诵中,升起一种优美灵动之感。...[详细]
时间:2018-03-09 16:34
查看:453次标签:张瑶《诗经》儒家文化
经学是传统学术的主流,不了解经学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当下我们尤其应该关注和讨论作为“经”的《诗经》,注重经之意义,全面继承和发挥《诗经》的作用。王教授从“六经第一”和...[详细]
时间:2018-01-11 16:58
查看:13252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文化元典六经第一中国文化
《诗经》是传统六经中的第一经,也是我们现在文学经典的第一经。但百年来,对《诗经》的解读致力于突出其平民性与文学性,而忽视了其经学的色彩,导致我们只以文学视《诗经》,而丢掉了其经学维...[详细]
时间:2018-01-11 16:55
查看:10629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古代典籍文学经典六经
《诗经》中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极富文学色彩的诗篇,经汉代经师们一解释,都或美或刺,暗含讽喻,变成了政治教科书。昌邑王刘贺的师傅王式,就曾经以《诗》三百篇为谏书,在刘贺面前反复诵读陈说...[详细]
时间:2018-01-11 09:02
查看:1502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谏书王式政治教科书
《诗经》是传统六经中的第一经,也是我们现在文学经典的第一经。但百年来,对《诗经》的解读致力于突出其平民性与文学性,而忽视了其经学的色彩,导致我们只以文学视《诗经》,而丢掉了其经学维...[详细]
时间:2018-01-11 08:57
查看:1937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文学经典传统六经经学
经学是传统学术的主流,不了解经学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当下我们尤其应该关注和讨论作为“经”的《诗经》,注重经之意义,全面继承和发挥《诗经》的作用。报告中,王教授从“六经...[详细]
时间:2018-01-11 08:53
查看:2385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经学中国文化六经第一
《诗经》有“诗”的层面,也有“经”的层面。诗的层面就是《诗经》文学性的一面,这是大家最先接触到的。百年以来,对于《诗经》的文学解读,大约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诗经》就是诗,《...[详细]
时间:2018-01-09 17:14
查看:4506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文学解读诗歌总集民歌
《诗经》有“诗”的层面,也有“经”的层面。诗的层面就是《诗经》文学性的一面,这是大家最先接触到的。百年以来,对于《诗经》的文学解读,大约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诗经》就是诗,《...[详细]
时间:2018-01-06 20:11
查看:1682次
标签:王德岩《诗经》诗歌总集国风爱情诗
《诗经》是500年民族文化心灵的写照,也和其他华夏经典共同汇聚成了我们民族文明的主脉。《诗经》时代的文化变革与理性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的精神追求,厚生爱民、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尊重,都具有永恒的价值...[详细]
时间:2017-12-07 15:01
查看:808次标签:冷鑫《诗经》华夏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