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中国哲学学科体系日渐完善、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学术成果日益丰富、学术人才大量涌现,成为哲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性学科。...[详细]
时间:2019-07-08 09:16
查看:581次标签:张志强中国哲学时代担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深厚而系统的哲学基础,蕴含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并有着重要的升华与发展。...[详细]
时间:2019-04-11 10:42
查看:510次标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国哲学
改革开放使中国哲学获得了新生。在此之前,中国哲学一度成为批判的对象,既不能成为国民的精神价值,又没有获得学科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中国哲学有了被客观公允对待的契机,新研究范式的引入使得思想诠释更贴合经典。...[详细]
时间:2018-12-10 09:19
查看:412次标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中国道路的思想结晶,只有以其中所蕴含的这种当代中国哲学阐释中国道路,才能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详细]
时间:2018-08-08 09:59
查看:496次标签:毛卫平中国哲学中国道路
今天的世界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已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像他这样具有强大预见性和想象力的思想家,也难以完全预见到技术和资本对当今世界的改变。...[详细]
时间:2018-08-07 14:31
查看:491次标签:张汝伦中国哲学中国思想
超越个体、关怀人类,超越当下、关怀未来,是先进哲学应有的品格。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更好地走稳新时代的路。要回看、比较、远眺,自然少不了反思、鉴照、前瞻。...[详细]
时间:2018-06-20 15:39
查看:425次标签:孙来斌中国哲学哲学社会科学生态文明观
只有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积极回应中国实践需要,聚焦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新时代中国哲学才能形成具有鲜明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详细]
时间:2018-02-12 10:09
查看:486次标签:汪信砚中国哲学方法论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构建强起来的中国哲学,使之在指导思想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放眼未来的眼光。...[详细]
时间:2018-02-12 10:06
查看:511次标签:孙来斌中国哲学哲学社会科学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解读中国哲学,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哲学自身的特性,结果往往是在解构中国文化。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要量体裁衣。...[详细]
时间:2017-06-30 13:25
查看:433次标签:楼宇烈西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关键,是说出一个能够凝聚和引领当代中国人的道理、能够沟通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道理。中国经济已表现出它影响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国哲学家应讲好道理,让这个道理展现出如历史上宋明理学一样影响世界的力量。...[详细]
时间:2017-02-06 09:02
查看:1199次标签:王博中国哲学国际话语权思想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详细]
时间:2016-12-14 10:03
查看:2580次标签:赵建永道法自然中国哲学现代转化绿色发展
开创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在世界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竞争中,在西方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强势环境中,学人们需付出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努力,既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又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详细]
时间:2016-11-09 09:46
查看:775次标签:张立文中国哲学中华文明话语体系
现时代哲学的返本开新更需要自觉地把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世界哲学中汲取营养,同时为世界哲学发展提供中国的视角和动能。...[详细]
时间:2016-11-09 09:45
查看:825次标签:姚新中中国哲学中外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身之主宰便是心”,这是王阳明关于心身关系的最基本界定。确保身体活动置于心的管照之下,使视听言动的全部身体活动都成为心体自身的展开形态,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本原、有根基的人,就是一个内外统一、人格健全、独立自主的人。...[详细]
时间:2016-05-19 10:07
查看:1238次标签:董平习近平王阳明中国哲学心学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趋势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这要求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大哲学”。...[详细]
时间:2016-04-25 14:22
查看:838次标签:姚新中中国哲学融合大哲学
创建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当代哲学和文化,不能一味在故纸堆里皓首穷经,也不能靠移植外来哲学文化、在他人的框架内挪移,而需要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对待外国哲学文化包括现当代西方哲学文化;同时,增强原创意识,面向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创建符合中国国情...[详细]
时间:2016-03-21 14:35
查看:837次标签:聂锦芳外国哲学研究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为我所用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简言之就是如何形成哲学创见的问题。我们应有解放思想的勇气,不囿于成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是做不出学问来的。做学问不能只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心。...[详细]
时间:2016-03-21 14:27
查看:639次标签:宋志明中国哲学综合创新创造性转化中西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孔颜乐处,在适度接受了科学世界观后被转化,它并非宋明理学所求的那种天道流行的“道德形而上学”,而是人与宇宙和谐共振的并包蕴了共通情感的“审美形而上学”。此种形而上学从现世经验中得以生成,在历史过程里继续塑造,进而生发出终极的先验架构,这才是儒家介于...[详细]
时间:2015-10-28 14:35
查看:1222次标签:刘悦笛儒家哲学中国哲学情理结构
近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一场民族复兴的伟大运动正悄然来临。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呼唤着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评估和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详细]
时间:2015-08-26 14:00
查看:744次标签:景海峰文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的特有的思路是以人为主体,将“天、地、人”融为一体,即“天人合一”的思考方式。这实际上是不同于西方的一条主体性哲学路线,是一大丰富宝藏。但其理论阐述和实践应用,有待于整理、展开和提升。这需要走出经学主义的治学方式。...[详细]
时间:2015-08-17 08:57
查看:370次标签:李德顺中华文化中国哲学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