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以歌颂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论文,深刻而有力地影响了我国的一代知识分子,使他们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其中,最卓越的就是毛泽东。...[详细]
时间:2015-06-12 11:06
查看:3782次标签:李大钊毛泽东勤工俭学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详细]
时间:2015-06-12 11:04
查看:3252次标签:李大钊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详细]
时间:2015-06-12 10:58
查看:4289次标签: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
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中间还发生了五四运动。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其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大解放。...[详细]
时间:2015-06-12 10:50
查看:11218次标签:金冲及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八股教条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反传统”中开启了传统文化承继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马克思主...[详细]
时间:2015-06-12 10:38
查看:13391次标签:钟雪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结合”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方法论的典型体现。“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详细]
时间:2015-06-12 09:12
查看:1455次标签:郭建宁党的作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建党
中国是“欧洲中心论”的受害者,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学术研究而言,当务之急是探求一种能够真正克服“欧洲中心论”的理论范式。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理论利器。...[详细]
时间:2015-06-10 14:57
查看:2240次标签:叶险明吴英西方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欧洲中心论
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本质,就有利于人们认清当前四种主要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及危害,使人们不再被姿态眩目、外表时尚、貌似激进的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所迷惑、困顿。...[详细]
时间:2015-06-09 14:35
查看:4952次标签:李福岩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
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立场、观点、方法上都能够符合中国实际,能够直面并解决中国问题。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共同富裕,谋求平等、公平与和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合我国国情,这是我们拥有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详细]
时间:2015-06-09 13:12
查看:1272次标签:韩喜平马克思主义高校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贡献之一,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提供了一种不依托寄望于超验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价值、能让亿万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详细]
时间:2015-06-08 15:24
查看:3218次标签:中国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法治中国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即全面依法治国阶段。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兴国之纲,那么全面依法治国则是治国之道,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强国之路,全面从严治党则是立国之基。...[详细]
时间:2015-06-08 14:53
查看:736次标签:李龙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理论发展
法治中国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即全面依法治国阶段。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兴国之纲,那么全面依法治国则是治国之道,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强国之路,全面从严治党则是立国之基。...[详细]
时间:2015-06-08 14:41
查看:944次标签:李龙马克思主义法学法治中国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他们在每一时期的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需要回答的特定问题讲的,因而都具有相对性,都只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适用。...[详细]
时间:2015-06-08 10:28
查看:3346次标签:赵家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条主义
讲课中要始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阐明观点和分析问题。必须认真学习和准确掌握中央和上级的新提法、新解读,与上级宣传口径保持一致,把握正面引导原则,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详细]
时间:2015-06-05 14:49
查看:1166次标签:骆亿庆党课思想作风建设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详细]
时间:2015-06-03 10:24
查看:703次标签:王军科学理论体系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理性能够让激情与梦想、任性与欲望奔腾在安全的河道里。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修身、律己完全被抛在了脑后。...[详细]
时间:2015-06-03 09:52
查看:821次标签:辛世俊“三严三实”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用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注重依法保障农业发展。我们要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强化“三农”工作,用法律来凝聚共识、争取支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提升“三农”发展的法治化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详细]
时间:2015-06-02 08:51
查看:767次标签:马克思主义农村改革科学方法论战略思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领导人民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详细]
时间:2015-06-01 15:07
查看:957次标签:张锐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用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注重依法保障农业发展。我们要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强化“三农”工作,用法律来凝聚共识、争取支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提升“三农”发展的法治化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详细]
时间:2015-06-01 10:17
查看:947次标签:农村改革提高理论思维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我们弘扬时代精神,所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所要树立的共同理想,是既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又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既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又汲取社会主义时代精华的价值原...[详细]
时间:2015-05-29 15:06
查看:927次标签:张锐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