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是一个有着确定目标而又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当前“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的根本举措。...[详细]
时间:2016-06-12 11:27
查看:1050次标签:顾海良经济新常态社会生产力十八大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是“连续地并列地进行的”。对经济过程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并存性的考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对社会生产力格局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及其综合性的科学把握,是经济新常态提出的重要基础。...[详细]
时间:2016-06-12 08:36
查看:969次标签:顾海良经济新常态社会生产力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详细]
时间:2016-01-19 09:27
查看:853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自信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建设中国“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基础,这已经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实践和理论发展所证实。...[详细]
时间:2016-01-11 09:17
查看:881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智慧
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形成互为一体、协同发力的总体发展理念,这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价值和思想力量之所在。...[详细]
时间:2016-01-05 14:38
查看:2201次标签:顾海良发展理念中国智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变革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为显著特色。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既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过程的理论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括。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详细]
时间:2015-11-18 09:49
查看:790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具体实际理论创新
新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形态。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是新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起点,也是新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展开的逻辑起点。...[详细]
时间:2015-10-20 13:55
查看:1268次标签:顾海良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学科建设中国话语
在过去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国外许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不很熟悉、也不甚了解。中国学者邀请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到中国来,听他们讲的比较多,研究和理解他们的理论也比较多,这对于开阔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野是有重要意义的。...[详细]
时间:2015-10-08 09:05
查看:648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问题四个全面
中国新政治经济学在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中,完善和创新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彰显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紧扣中国经济道路探索和经济制度完善的实践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中国学术话语的品格。...[详细]
时间:2015-08-24 15:53
查看:259次标签:顾海良学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契合实践、结合实践、指导实践,假如学科建设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达到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真正作用。...[详细]
时间:2015-07-23 08:43
查看:762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学术话语体系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治国理政理论的新创造。...[详细]
时间:2015-04-15 09:43
查看:600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深刻阐释,写就了21世纪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总体跃升”的新境域、经济趋势性变化阶段性特征的新判断、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布局、“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详细]
时间:2015-03-20 15:38
查看:1141次标签:习近平顾海良经济思想思想内涵
在“应对各种新挑战”中,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是对“新常态”经济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新的表达,是对中国经济新态势辩证认识和全面谋划的新的概括,也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新的阐释。...[详细]
时间:2015-03-05 14:47
查看:1346次标签:顾海良社会生产力新常态
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与实践,从十八大以来对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表述中不仅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素养及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而且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政治家,他的这些思考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详细]
时间:2015-03-04 10:15
查看:919次标签:顾海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新常态
“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详细]
时间:2015-03-03 10:03
查看:945次标签:顾海良中国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为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这部手稿涉及从17世纪60年代配第到19世纪中叶李嘉图学派及各种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经济思想的“历史的评论”,对这200年间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关于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史、生产价格理论史、地租理论史等作了深入的研究。...[详细]
时间:2015-02-04 11:29
查看:813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精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
1843年底,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时,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多有质疑,是持否定态度的。马克思不赞成李嘉图把劳动创造价值建立在抽象了资本主义竞争这一基本假定的基础上。1844年底到1846年间,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自然地由劳动价值论的质疑者转变为赞成者、接受...[详细]
时间:2015-01-07 09:44
查看:1599次标签:顾海良劳动价值科学革命马克思
对于中国经济新态势的认识,要正确处理好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稳妥审慎、稳中求进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既有过去“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也有现在和未来面对的“硬骨头”和“险滩”,需要一种既坚守已有成就和经验的经济发展的“常态”,又不断开拓进取的经...[详细]
时间:2014-09-23 10:42
查看:1153次标签:习近平顾海良经济思想
“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道理。正因为这样,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一再警示,这些“根本性问题”是不能动摇、更不能被颠覆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不可能也...[详细]
时间:2013-12-22 15:32
查看:1317次标签:根本性颠覆错误问题顾海良
我们必须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详细]
时间:2013-11-09 20:54
查看:642次标签: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