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老师围绕“如何理解国学热”,从三个角度为我们解释:一是中国是否存在国学热;二是国学到底有多热;三是未来国学的发展方向。最后,孟老师结合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详细]
时间:2016-03-30 16:08
查看:8394次
标签:国学热孟宪实国学现状传统文化文化博览
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就是在文化上回归传统,回归传统不意味着全面继承传统,现在的中国已经大变样了,要做到全面继承传统已经做不到了,所以恢复传统文化,其实最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对中国文...[详细]
时间:2016-03-30 15:55
查看:1858次
标签:国学热发展方向孟宪实传统文化文化博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近代以来遭破坏严重。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方面的问题,根子在精神。在传统文化被严重割裂的时候,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大力挖掘、整理、恢复,这是‘继往圣之绝学’的当代命题。”...[详细]
时间:2016-03-29 16:14
查看:448次标签: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广西
乍暖还寒的时候,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枯草下掩映着的点点绿色,嗅着空气里淡淡的青草香,忍不住想起《诗经》中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女,她们大约也是在这样的时节,挎着竹篮,且歌且行,在山野之...[详细]
时间:2016-03-29 10:57
查看:2050次
标签:诗经野菜传统饮食传统文化
《论语》这部书究竟讲了一个什么问题?从古到今,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部书的中心意思,可以用《大学》上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详细]
时间:2016-03-28 17:11
查看:1996次
标签:钱逊《论语》修身齐家核心问题传统文化
《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也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著作。《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堪称立身处世的道德典范。它所提倡的正心修...[详细]
时间:2016-03-28 17:08
查看:1830次
标签:钱逊《论语》修身道德典范传统文化
当代人的道德,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当代人的信仰是属于当代人的问题,不是古人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思想观念问题,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关系的矛盾问题。不认真治理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坚决反对腐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单纯就道德谈...[详细]
时间:2016-03-28 16:13
查看:296次标签: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诚信道德价值观
站在“新子学”的角度上,“中国哲学”事实上成为现代性叙事的构件,其在知识上的贡献远大于价值上的。中国古典学术与西方学术存在很大差异,其价值意义大于知识意义,这一点近代以来的学者有清醒的认识。...[详细]
时间:2016-03-28 13:49
查看:1882次标签:方勇新子学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时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扬弃的基础上,以更高的境界传承、发展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细]
时间:2016-03-28 13:36
查看:1211次标签:黄相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服务人民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要重视人文,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决不能陷入一个误区,让孩子从小只重视读经,读到不知道当代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详细]
时间:2016-03-28 13:27
查看:433次标签:陈先达传统文化创造性误区
文化的核心价值一定是精神的,而这种精神才是这种文化能够传留久远的根本的原因和内核。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阐述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以把握住像德孝这一类的核心价值,正是把握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详细]
时间:2016-03-28 09:42
查看:1118次标签: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尧舜禹文化研讨
这场“以酒征诗”活动,瞬间激发了网友心中的春意和诗兴,他们或创作,或转发,或点赞,或评论,酿出今春第一场带着醉意的诗歌活动。...[详细]
时间:2016-03-28 08:48
查看:482次标签:何勇海诗歌传统文化群众基础
我们在为城市筑起“物质大坝”的同时,更要筑起“文化大坝”。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树立浓厚的地名自豪感、传统文化敬畏感,将地名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落到实处,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详细]
时间:2016-03-25 09:47
查看:516次标签:耿银平地名文化历史记忆传统文化城市文化建设
实践是人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不仅是人类认识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使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才能形成认识;认识得对不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明。...[详细]
时间:2016-03-24 13:23
查看:901次标签:姜智红哲学素养马克思主义党员干部传统文化
各地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互动,主动协调宣传报道,利用清明节群众集中开展祭扫活动的有利时机,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宣传素材,宣传清明文化,宣传殡葬改革的政策措施,宣传殡葬服务单位的社会责任,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传承。...[详细]
时间:2016-03-24 10:47
查看:856次标签:清明节工作方案传统文化殡葬改革公文写作
国学像海一样深、像海一样宽、像海一样厚,涵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用典》一书,采用解读与释...[详细]
时间:2016-03-24 09:28
查看:2330次
标签:金元浦《习近平用典》“和”文化镜子论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或国学归根到底是三个字:道、礼、和。这三字彼此关联,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道是因,礼是缘,和则是果。...[详细]
时间:2016-03-22 10:01
查看:816次标签:张辛传统文化国学因缘
借助国际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也是向他者借鉴经验、提升自我传播能力的一种途径。在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更当借鉴国际经验、发挥中国优势,蓄力培养传播中国形象的“大国工匠”,矢志创造具有卓越品质的文化产品,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详细]
时间:2016-03-18 13:05
查看:537次标签:曾祥敏中国故事国际声音传统文化
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它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让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民族精神。在干部考核、提拔和任用中,也应该将其是否有敬孝之美德作为重要衡量标尺之一,敬孝之...[详细]
时间:2016-03-17 09:38
查看:779次
标签:孝敬父母干部修为文明美德传统文化
“至弱者至强,至弱者至刚”的辩证思想,注重“口碑”的自律自省精神,“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判断,崇尚和谐拒斥战争的“和文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在李捷委员看来,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者比比皆是。...[详细]
时间:2016-03-15 09:33
查看:855次标签:治国理政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继承创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