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作者

关于刘静芳的相关内容查看全部标签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虽不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主张,但它应是孔子“中庸”的最终指向。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宇宙秩序的向往,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基,是儒家的格物穷理之源,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之据。源于儒家之“道”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价值,是动力,是道路,是儒...[详细]
    时间:2022-02-14 14:57 查看:255次标签:刘静芳刘曦儒家哲学根本精神

  • 数据治理: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大力推进“鲜活”数据的关联、多源数据的充分融合和深度挖掘、实时数据的广泛应用等创新性工作,增强大数据的价值创造力,为加快数字化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详细]
    时间:2021-07-30 13:41 查看:676次标签:刘静芳数据治理数字化发展

  • “中庸”中的进取精神
    “中庸”中的进取精神

    理解“中庸”是理解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重要一环。在谈及“中庸”时,人们常常将其与“进取”对立起来。“中庸”与“进取”能否共存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理论上关乎...[详细]
    时间:2021-02-15 01:32 查看:439次
    标签:刘静芳中庸进取精神

  • “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中国哲学理解、应对世界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以道观之”。以道观之是一种循道而行、重视存在并致力于形成统一性理解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以道观之之所以能成为最高原则,与“道”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密切相关。...[详细]
    时间:2019-11-20 14:44 查看:394次标签:刘静芳中国哲学以道观之方法论

  • “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中国哲学理解、应对世界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以道观之”。以道观之是一种循道而行、重视存在并致力于形成统一性理解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以道观之之所以能成为最高原则,与“道”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密切相关。...[详细]
    时间:2019-11-18 11:14 查看:383次标签:刘静芳以道观之中国哲学

  • “成物”的不同方式
    “成物”的不同方式

    系统、立体地理解“成物”,离不开对“成物方式”的分疏。儒家倾向于把“成物”看成是“尽物之性”(使物性得到真实而完整的呈现)的过程。与此相应,成物的方式,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尽物之性”...[详细]
    时间:2018-07-17 15:37 查看:337次
    标签:刘静芳成物儒家

  • 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坚定。在理论本身的一贯、理论与经验的一贯、理论与实践的一贯三个方面,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贯性,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必由之路。...[详细]
    时间:2014-12-03 10:03 查看:432次标签:刘静芳社会主义理论理论自信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