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庸”是理解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重要一环。在谈及“中庸”时,人们常常将其与“进取”对立起来。“中庸”与“进取”能否共存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理论上关乎...[详细]
时间:2021-02-15 01:32
查看:477次
标签:刘静芳中庸进取精神
作为文献著录和考证的一个常用术语,文献析出亦即从母文献中分析出子文献,二者单独别行并流传于世。这种文献学现象在训诂学著作中较为常见。《洪范》之于《尚书》,《中庸》之于《礼记》,都是...[详细]
时间:2021-02-12 01:28
查看:307次
标签:阳清隋书·经籍志中庸
我们经常说“知行合一”,其中“知”是认识,“行”是实践,那么“一”又是什么呢?细读《中庸》文本,我们可以发现“知行合一”具有两个向度:合于“道”与合于“身”,即知行合于道、知行合于...[详细]
时间:2019-11-08 15:35
查看:1005次
标签:知行合一向度中庸韩剑英认识与行动
《中庸》里人的全面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呈现的是人自觉、自主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智仁勇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真善美也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在天人合一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入的...[详细]
时间:2018-12-03 08:53
查看:18019次
标签:韩剑英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庸人的全面发展
《中庸》反复讲极至、理想状态、最高境界,又强调很难企及、很难持久,但同时又讲中庸之道并非虚幻,在天地之间、在人间,必须从自身修为着手、必须从至诚入手、必须致力于实践,使理想与现实相联系相贯通。...[详细]
时间:2017-08-09 10:33
查看:1102次标签:尹汉宁中庸境界文化
中庸思想的实质在世界不同文明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平衡、稳定的文化需求,具有纠偏补弊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实现和坚守中庸,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实现民胞物与、天人合一。...[详细]
时间:2016-12-12 13:35
查看:677次标签:刘兆伟中庸儒家社会治理
老子倡导“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不是否定主观能动性、任其发展,而是与肆意妄为相对立,意在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有所作为,不妄为、非为,不随心所欲。...[详细]
时间:2015-09-11 10:05
查看:1445次标签:龚婧为官者无为中庸
关系和圈子是全世界到处都存在的,去关系化后的原子化社会是不健康也不可持续的,这在中国更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关系人情深植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大多数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对此进行过分析描述。...[详细]
时间:2015-01-20 14:10
查看:633次标签:罗家德圈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