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来说,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什么行,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什么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已不仅是一种责任和必须,更是一种理论自觉。...[详细]
时间:2023-04-13 16:13
查看:517次标签: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学批评
当前文学批评受到不少诟病,也有很多人进行深刻反思。文学批评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社会文化和文学的多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文学批评的很多行为和规范标准受非文学因素影响太多,制约了其正常运作。...[详细]
时间:2021-08-09 11:20
查看:167次标签:贺仲明文学批评文学本体
2月5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刊发了李敬泽先生的文章《一种具有地方根基的文学批评——由〈龙江文学批评书系〉想到的》。其中,他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地方对一个批评家能否产生类似...[详细]
时间:2020-05-12 13:35
查看:277次
标签:杨辉文学批评文学故土
作家的地方性书写似乎成为一条文学准则。一时兴起的“作家群”研究,也是习惯性地将作家和作品纳入一个特定地域进行审视与打量。作品中的人物,也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所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详细]
时间:2020-02-06 12:27
查看:330次
标签:李敬泽文学批评
杜诗研究一直是门显学。明清杜诗手批本凭借不拘一格的批点形式和析精剖微的批点内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百花齐放的杜诗学园地,也为杜诗学和文学批评史学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充分养料,具...[详细]
时间:2019-12-24 09:13
查看:480次
标签:曾绍皇明清杜诗文学批评
晚唐五代词有很强的画面感、图案感,色彩也尤为鲜明。换言之,有颇为特出的唯美倾向。...[详细]
时间:2019-06-18 09:01
查看:395次
标签:张晶五代词文学批评晚唐五代词
无论是物质外壳,还是理论内核,关于中国古代文学选本,还有很多研究课题可以抉发、延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可以拓展、深化。无论是研究文学史、批评史,还是研究传播史、接受史,都不应忽略选...[详细]
时间:2019-01-07 15:15
查看:680次
标签:邓建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研究文学批评文学选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又到了文学范式和批评范式调整的关键时期。因而,对当下的评论家,尤其是那些有志于批评的青年评论家而言,第一要务并非文本细读,而是批评范式的调整,是审美领导权的更替。...[详细]
时间:2016-10-10 13:53
查看:1162次标签:鲁太光文学批评价值评判审美
当批评的对象过于复杂,难以概括,必然会在众多批评者之间,形成“差异化”理解与“多样化”解读,此时,当然不能因强调“共识”,而减弱对批评对象的全面而丰富的阐释。...[详细]
时间:2016-07-29 09:56
查看:1810次标签:韩传喜文学批评文学作品偏见
只有将价值评判置于文学批评的核心地位,才会有着强烈的针对性、方向性和指导性,才会赢得批评的公信力。...[详细]
时间:2016-06-20 10:03
查看:1096次标签:苏勇文学批评公信力学术
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网络文学不仅需要方向上的指引和精神上的提升,更加需要“接地气”的扶持、理解和关怀,尤其需要尊重网络文学的特性和网络文学读者作者的感受与需求。...[详细]
时间:2016-04-25 09:48
查看:738次标签:刘小源网络文学经典价值观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家应该将作家不断引导到这种“重归现实——干预生活”的创作渠道中,通过对平凡生活的细腻观察、对复杂人性的矛盾挖掘,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学作品,进而令代代读者从中攫取到撞击灵魂的思想挣扎以及回味无穷的审美意蕴。...[详细]
时间:2015-10-26 13:16
查看:844次标签:李圣传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作为批评家,不能丧失原则和良知,要秉持严肃科学、理性公正的态度,甄别良莠,明辨是非,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进行科学大胆的分析、阐释和评判,在成就与不足、优长与缺失上,作出尽可能公正的判断和批评,以此助推科学健康的文艺观的建构,推动文艺的繁荣发展。...[详细]
时间:2015-06-05 15:52
查看:446次标签:周思明文学批评公信力文化
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不断更新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及时调整并“有所作为”,批评界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反省与思考。...[详细]
时间:2015-01-27 09:29
查看:331次标签:吴义勤文学批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