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宣与朱熹同传承程颢、程颐之学,但由于社会环境、人文语境、价值观念的差分,二人经互相切磋、自由商榷而产生学术上的分歧,为理学开出新学说、新思维。薛季宣认为孟子应为道统中人,反对把孟子从道统中排除出去,坚持把《孟子》作为“四书”之一的理学依傍文本。...[详细]
时间:2023-04-15 12:35
查看:454次标签:永嘉学派事功之学道在事中《大学》《中庸》
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专研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无论大学小学,教育的本质、真谛是树立一个人真正的精神情感,而不是教人混口饭吃,不是灌输固定的知识,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详细]
时间:2017-06-05 14:25
查看:1396次
标签:高丽英高考《大学》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大学》讲“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德性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详细]
时间:2016-12-01 09:37
查看:1189次标签:杨朝明《大学》修身齐家儒家思想文化自信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大学》分“三纲领”和“...[详细]
时间:2015-12-31 15:43
查看:2214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敬民亲民《大学》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大学》分“三纲领”和“...[详细]
时间:2015-12-31 13:17
查看:5119次
标签:敬民篇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学国学《大学》人文专辑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大学》分“三纲领”和“...[详细]
时间:2015-12-31 13:03
查看:14974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敬民亲民《大学》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大学》分“三纲领”和“...[详细]
时间:2015-12-31 12:57
查看:4275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主席学国学学国学《大学》亲民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典故源...[详细]
时间:2015-12-25 14:59
查看:11866次
标签: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学国学三纲八目《大学》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典故源...[详细]
时间:2015-12-25 11:34
查看:1710次
标签: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学国学中华文化三纲八目《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一段话中的“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是很重要的关键词,也表明...[详细]
时间:2014-09-03 10:14
查看:1097次标签:《大学》精神生态价值
修行的规范和本质的平等,并不意味着现实存在形态的完全一样。这里面有一个选择和坚持的问题。人性虽然平等,但现实的人却有差距,差距来自哪里呢?就来自修行。...[详细]
时间:2014-08-07 10:40
查看:2381次标签:《大学》《中庸》核心价值观
作为儒学经典,《大学》主要内容是 “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纲领,以及实现三纲领的八个条目或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则主要集中在讲“中和(中庸)之诚”,通过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三达德(智仁勇)...[详细]
时间:2014-08-07 10:25
查看:2116次标签:核心价值观《大学》《中庸》
一、开篇:要民主不要儒家?
"美国有美国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问题,不能把中国的糟粕和西方的精华比,比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的民族自信没有了,自尊也没有了,最糟糕的就是我们跟传统完全断裂了”
我1985年,第一次在北京大...[详细]
时间:2012-01-17 01:13
查看:579次标签:杜维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