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明《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论语》的中心思想却并非为政之道,而是“以修身为本”,即学做人。为什么说《论语》...[详细]
时间:2020-07-29 09:08
查看:2217次
标签:钱逊《论语》修身做人儒家思想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底蕴的国度,我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十分丰富。儒法并用,德刑相辅,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只有思想教育手...[详细]
时间:2019-06-12 14:16
查看:1300次
标签:莫林虎法家思想儒家思想有机融合
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化进程不断推进,“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光环被逐一加在孔子的头上。他似乎不再是那个两千多年前出生在郰邑的鲁国人,而是一系列“仁”“礼”等思想的文化标签。要想真正了解孔子其人,读懂《论语》背后的深意,回到他的时代,重走他所走过的路,可能...[详细]
时间:2019-04-18 08:26
查看:1456次标签:孔子儒家思想周游列国
历史总在不断发展,在“损益”中前进。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中庸”有很强的实践性,儒家思想在政治与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有中庸思维,体现了“时中”的智慧。作为一种修行方式或自我教育方式,中庸强调至诚无息、择善固执。...[详细]
时间:2018-12-04 10:42
查看:655次标签:杨朝明儒家思想优秀传统文化
绚烂烟花绽放黄海之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盛情感染世界。当上合峰会走进中国“孔孟之乡”,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满溢着宾至如归的亲切,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详细]
时间:2018-06-10 08:50
查看:629次
标签:上海精神和合共生儒家思想
中国倡导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同“和合”理念相通的“上海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交相辉映,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在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交融互动中,中国理念彰显时代新气象,引...[详细]
时间:2018-06-10 08:49
查看:530次标签:儒家思想上海精神上合组织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德为核心的,而这个道德标准又主要由儒家思想文化的道德主张影响形成。儒家经典著作《大学》的精髓是“三纲八目”,旨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其中的诸多论述都可以作为传统...[详细]
时间:2018-06-07 16:31
查看:16389次
标签:肖群忠传统美德中华文化核心精神儒家思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德为核心的,而这个道德标准又主要由儒家思想文化的道德主张影响形成。儒家经典著作《大学》的精髓是“三纲八目”,旨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其中的诸多论述都可以作为传统...[详细]
时间:2018-06-07 15:55
查看:2498次
标签:肖群忠传统美德中华文化儒家思想核心精神
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发展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详细]
时间:2018-03-13 15:50
查看:763次标签:孙伟儒家思想文化软实力
阅读《孔子家语通解》,将“故纸堆”里的“家语”赋予新的生命,把古人的治理智慧运用于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就可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怀,为筑牢党的执政之基,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详细]
时间:2018-03-06 13:37
查看:409次标签:杨晨儒家思想儒家文化
“致中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熔铸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内化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一过程中,对“致中和”这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独有的中国智慧,有助...[详细]
时间:2018-02-13 09:44
查看:747次标签:李海峰儒家思想优秀传统文化修身养性
戏曲美学来自中国传统美学,更来源于中国哲学。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及思想道德的载体,包含着儒家中庸思想。以中国式观演关系来看,欣赏戏曲务必要做到两点,首先,观众要理解戏曲的唱词和语法,...[详细]
时间:2018-02-11 16:58
查看:885次
标签:戏曲表演美学特征张尧儒家思想交流互动
《孟子》一书的接受也颇经历了一番周折。因为孟子的“民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的君权和社会等级次序,因而该书在成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汉书·艺文志》仅仅将其列在“子书”一类,直到南宋时期该书的影响才逐渐扩大,不仅被列为“十三经”之一,而且被朱熹...[详细]
时间:2018-02-11 10:35
查看:501次标签:夏秀孟子儒家思想儒家文化
儒家的人生哲学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需要我们加以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把其中的积极因素和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成分充分发掘出来,为建立适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人生哲学提供思想营养。...[详细]
时间:2017-05-10 14:07
查看:2128次标签:杜振吉儒家思想人生哲学价值
儒家仁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恢弘历史中的宝贵精神积累和储存,理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应合理吸收儒家仁学思想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内核与精华,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详细]
时间:2017-02-10 09:10
查看:562次标签:赵振羽孔子儒家思想仁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大学》讲“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德性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详细]
时间:2016-12-01 09:37
查看:1194次标签:杨朝明《大学》修身齐家儒家思想文化自信
曲阜师范大学一直将孔子儒学作为学术创新的重要聚焦点,向传统要创新,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六十多年来,几代儒学研究学者秉承“孔颜型范、春秋学统、海岱情怀、洙泗遗风”之精神追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孔子儒学方面收获了丰厚成果。...[详细]
时间:2016-11-28 11:22
查看:512次标签:诚信思想诚信之人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
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才真正终结了维护封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也由此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详细]
时间:2016-11-14 13:28
查看:2011次标签:叶帆儒家思想社会转型中国共产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在国际交往法则中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既体现着中国道路的文化底蕴、中国精神的文化根基、中国价值的文化源泉,也为人...[详细]
时间:2016-09-08 16:55
查看:1015次
标签:王兆雷儒家思想诸子百家文化根基中国道路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科技革命孕育新的突破,生产智能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同时也要求相应的文明创新。...[详细]
时间:2016-08-09 10:46
查看:1332次标签:奚广庆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