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详细]
时间:2015-07-10 13:26
查看:930次标签:李雄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既是党中央对海外版30年来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人民日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乃至整个外宣事业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党中央对世界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深刻把握、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进...[详细]
时间:2015-07-01 14:43
查看:1442次标签:杨振武中国故事习近平讲话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中华文化走出去,就是要通过对外文化宣传、交流和贸易等途径,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详细]
时间:2015-07-01 09:50
查看:377次标签:徐世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更要珍惜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人民革命的种种经验教训与文化成果。而最最重要的成果是改革开放,走向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人心可用,世道可优,传统可取,现代化的目标正在靠近。我们在价值建设上的工作可以做得更深入更亲切更融会贯通。...[详细]
时间:2015-06-24 08:39
查看:352次标签:王蒙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传统文化
对于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有充分肯定中国成绩的声音,也有对中国抱有疑虑和偏见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应着重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公信力,加大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详细]
时间:2015-06-18 10:08
查看:409次标签:史春林中华文化文化繁荣公信力
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特征。...[详细]
时间:2015-06-16 14:41
查看:580次标签:刘梦溪中华文化儒家文化黄河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割断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深入持久的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文化精髓,宣传和践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根本上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特别是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详细]
时间:2015-06-10 09:36
查看:376次标签:孔强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
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是一体多元的关系。国家认同建设不仅要构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和谐,也要在强化国家认同的同时,努力构建各民族相互认同的和谐,从而为国家安全统一和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础。...[详细]
时间:2015-06-08 15:13
查看:954次标签:林炜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中华文化民族政策
汉朝是中西文化交汇的重要时期,许多来自异域的艺术形式不约而同地传入中国,融进中华文化之中。大规模的吸收和远距离的传播,是两汉时期文明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也一再...[详细]
时间:2015-05-29 13:38
查看:2436次
标签:张小锋两汉时期中西文化文化交融中华文化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好景不长,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复又在外漂泊十四载。后又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史记·孔子世家》)这其中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详细]
时间:2015-05-20 10:22
查看:1216次标签:田家溧孔子礼乐文化中华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中华文化认同既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所必需的。...[详细]
时间:2015-05-08 13:59
查看:1075次标签:毅松文化认同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详细]
时间:2015-04-23 09:58
查看:1438次标签:习近平田学斌治国理念中华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关照,体现文化价值,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塑品,以文育人。...[详细]
时间:2015-04-20 11:19
查看:1307次标签:孙学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今天,我们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而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我们沿着自己的路奋斗追梦,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详细]
时间:2015-04-07 16:00
查看:489次标签:彭龙中华文化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心灵家园的建设必须首先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是因为我们长着中国脸,住在中国的国土上,而是我们认同养育我们的中国文化。因此,我们维护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就是维护...[详细]
时间:2015-04-02 14:52
查看:1537次
标签:郭继承文化认同心灵家园民族主体性中华文化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占有别人。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战争。可以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文化根源都不在东方。总体来讲,同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详细]
时间:2015-03-04 08:59
查看:1377次标签:陈来价值观中华文化
中华和文化崇尚合作共赢,倡导“计利当计天下利”、“和气生财”,强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主张机会均等、利益共求、成果共享、互利互惠。...[详细]
时间:2015-01-29 14:35
查看:1261次标签:张磊“和”文化海上丝路建设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如民族整体意识、忧患意识和民本意识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重要的传统和心理依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得到增强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价值观念只有让人们在生活中处处感知它、时时领悟它,使它融入社会生活,才能真正被接受...[详细]
时间:2015-01-27 15:41
查看:508次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宣传教育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详细]
时间:2015-01-23 14:00
查看:418次标签:庄严习近平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我们站在时代高度,礼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详细]
时间:2015-01-23 10:53
查看:1194次标签:庄严中华文化文化自信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