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孟琢教授从礼崩乐坏、重构秩序、建立仁德、开创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孔子思想的三个重心,即政治方向、哲学重心、教育精神,阐述了孔子在继承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形...[详细]
时间:2025-02-11 15:49
查看:4103次
标签:孟琢论语孔子儒家思想人文精神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明《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论语》的中心思想却并非为政之道,而是“以修身为本”,即学做人。为什么说《论语》的...[详细]
时间:2020-07-29 10:07
查看:1749次
标签:钱逊论语做人的道理儒家思想优秀传统文化
说到《论语》,人们常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宋代传下来的,到如今已传了一千多年,意思是《论语》是一种政治哲学,它的中心思想是治国道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论语》在中国历史...[详细]
时间:2020-07-29 09:56
查看:55291次
标签:钱逊论语做人的道理优秀中华文化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明《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论语》的中心思想却并非为政之道,而是“以修身为本”,即学做人。为什么说《论语》的...[详细]
时间:2020-07-29 09:50
查看:9498次
标签:钱逊论语做人的道理修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中蕴含的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格,培育并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报告中,钱逊先生以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事迹和“丁龙讲座”的由来为例,讲述了《论语》对包括精英阶层...[详细]
时间:2020-07-29 09:26
查看:518次
标签:钱逊论语文天祥丁龙讲座中华民族精神
孔子“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为政的根本是正名,正名的根本是正人,正人的根本在正己。因此,国如何治最终还是落实到当权者如何修身上,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详细]
时间:2020-07-29 09:15
查看:1313次
标签:钱逊论语学做人孔子修身
两千多年来研究《论语》的著作不计其数,而《论语》书名问题却很少有人深究。其实,《论语》书名的复杂性,远超任何一部经典。《论语》书名有曾用名、别名以及全称、简称,不下十余种;循名责实...[详细]
时间:2020-07-02 14:54
查看:358次
标签:姜燕论语别名
过分强调艺术的娱乐性,显然是有危害性的。...[详细]
时间:2019-05-23 09:12
查看:1178次
标签:朱康有孔子论语礼乐艺术
孔子老而喜易这件事,根据《孔子世家》可以断定是在鲁哀公十一年以后,也即公元前484年。...[详细]
时间:2019-02-11 09:55
查看:994次
标签:李学勤孔子易学论语孔子世家
“友善”这个词,应该拆分成两部分来看:“友”是友好,表现友好,这是行为要求、是表面现象;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这是心理要求、是内心态度。...[详细]
时间:2018-03-14 11:39
查看:8311次
标签:忠恕论语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语》提出的个人对“规矩”的学习与遵守,既体现了儒家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儒家对个人在家庭、社会关系中承担重要责任的期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教育人们如何懂规矩、讲秩序。...[详细]
时间:2018-02-07 16:12
查看:1174次标签:孙少华讲规矩领导干部论语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详细]
时间:2018-01-04 11:26
查看:984次标签:翟奎凤论语汉纪
...[详细]
时间:2017-11-15 08:49
查看:382次
标签:国学经典国学论语信而好古
其实,“消息”一词,不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它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是截然相反的,“消”字是“灭”的意思不错,但“息”字就没有“灭”意了,它是“生”和“增长”的意...[详细]
时间:2017-09-01 15:37
查看:900次
标签:刘绍义《红楼梦》论语
儒者最重人伦,而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一伦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超越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纯以志趣和友情彼此亲和、相互拥有。朋友之间志趣相投,最能同襄共举;感情真挚、相互信任,最能开诚布...[详细]
时间:2017-01-18 08:46
查看:823次
标签:于述胜论语修身君子
儒者最重人伦,而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一伦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超越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纯以志趣和友情彼此亲和、相互拥有。朋友之间志趣相投,最能同襄共举;感情真挚、相互信任,最能开诚布公;德相若而道相似,最易理解沟通、相互分享。...[详细]
时间:2017-01-17 09:52
查看:983次标签:于述胜论语修身君子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当代治国理政理应从《论语》中汲取精神滋养,将孔子治国理政思想创造性地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动力。...[详细]
时间:2016-11-21 13:37
查看:1423次标签:喻新捷孔子治国理政论语
孔子通过“四教”不仅将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打通,使人的精神追求立足于踏实的生活,而且在身心的向上求索与向下落实之间设计了合乎规律的积累和铺垫过程,使思的成熟与行的圆融相互支撑,构建了一个良性开放的人格塑造系统,使求仁得仁成为可能。...[详细]
时间:2016-06-22 15:28
查看:804次标签:胡静孔子人格素养论语
学与仕不冲突,事与政都归结于行,归结于以身作则——“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详细]
时间:2015-11-26 15:43
查看:1479次标签:凌龙华论语学与仕学与思学与行
“礼”与法类似,都有软硬两种约束机制。硬的约束机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软的约束机制包括道德、思想、意识、观念、理念等。这里讲规矩更多强调的是硬的约束机制,让行为得到约束,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法治环境,政府及其公务员都有所敬畏,即敬...[详细]
时间:2015-08-20 09:06
查看:2523次标签:房宇论语法治观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