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专栏摘录贺词中20句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话语,为你加油鼓劲。...[详细]
时间:2020-01-01 08:36
查看:660次标签:奋进2020习近平话语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爱国”,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详细]
时间:2019-10-01 14:56
查看:1173次标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爱国话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抗战,寓意深邃。在七七事变82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那些掷地有声的关于抗战的话语。...[详细]
时间:2019-08-15 14:56
查看:818次
标签:勿忘历史习近平抗战话语掷地有声
16日到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市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调研,新年首次地方考察选择京津冀,牵挂三地协同发展以及北京一城“两翼”的建设。走企业、进校园、访社区,谈爱国精神、谈自主创新、谈生态保护,习近平的一系列话语让人振奋。...[详细]
时间:2019-01-19 16:42
查看:269次标签:习近平话语考察
人们通过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程序、法律体系的实证研究,塑造了富有生命色彩的现代“权利”话语结构,自然法学的人文价值关怀获得了法律实证主义的规范性的“人权”表述。...[详细]
时间:2017-03-16 09:51
查看:568次标签:赵明权利中国语境话语
建设文艺研究的中国话语,这个命题蕴含着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诉求。从空间意义上讲,是要建立文艺研究的本土意识;从时间意义上讲,则是要建立文艺研究的当下意识,两者最终都是为了解决“有效性”这一核心问题。所谓当下意识,就是文艺理论要关注当下文艺实践,解决当下文艺实践中...[详细]
时间:2016-01-08 09:58
查看:1071次标签:中国话语文艺研究西方理论
中国固有文化,和佛学之间经过了互动和相互涵化以后,形成了中国的中古、近古乃至近代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两大系统。一个是吸收了佛学成果的新儒学。宋明新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成果,又保持和发扬了儒学的基本精神,这个“援佛入儒”的结晶就是“理学”。另一个则是中国化的佛教。...[详细]
时间:2014-11-03 14:44
查看:546次标签:中国话语体系文化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时间:2014-09-12 10:18
查看:1071次标签:中国话语哲学理论
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封闭的概念推演和抽象的逻辑论证,也不是“寻章摘句”之学。陶德麟教授认为,在“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研究中,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吃透中国实际,从发展着的中国实践中准确地提炼出对中国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来。
...[详细]
时间:2014-07-01 10:22
查看:1566次标签:中国生命力话语理论
如何着重从理论上阐释先进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形式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和调节,并由此而构建一种话语逻辑体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调节经济话语体系的难点和创新处。...[详细]
时间:2014-06-23 10:35
查看:532次标签:社会主义话语调节经济
讨论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它基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但是自信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自觉与自省。...[详细]
时间:2014-06-20 10:05
查看:393次标签:湖北话语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和经济社会变革相适应,涌现出许多经典理论名句。这些句子言简意赅、富有哲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可以说它们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原创资料。...[详细]
时间:2014-02-18 14:57
查看:804次标签:话语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全世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思想,它的话语权是在解答“世界性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它的话语权是在解答“中国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详细]
时间:2014-02-17 09:26
查看:703次标签:优势话语陈曙光
现在,主流媒体话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说存在减弱的危险。这里既有复杂的社会分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在政治生活和公共领域中话语方式和概念术语落后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原因,许多话语和术语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详细]
时间:2014-02-01 13:55
查看:683次标签:重构术语话语概念方式
曾几何时,雷锋精神占据整个中国人道德世界的制高点,支撑着国人之心趋善向上。然而今年3月5号的“学雷锋日”,一个现象引起整个社会强烈关注:官方精心制作的电影《青春雷锋》首日放映零票房!成为共和国电影史的“奇迹&rdquo...[详细]
时间:2013-05-10 13:40
查看:408次标签:话语官方现代话语话语空间党内民主
在当代信息化世界,一个国家表达“国家存在感”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我们...[详细]
时间:2013-05-03 15:36
查看:1488次标签:中国话语世界竹立家
目前,在世界剧烈变迁的关头,在战略机遇期维护的关键时刻,对中国而言,重视软实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2月29日,“世界格局变迁中的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会议围绕世界软实力建设的一般经验、中国软实力提升的对策建议等议题展开深...[详细]
时间:2013-02-25 15:21
查看:393次标签:世界思潮软实力文化创意产业软权力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公共外交话语新媒体人民日报
中国学术发展到现在,必须构筑自己的话语。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西方(以及西方学术)的态度明显和“中国落后”的心态有关,人们希望引进“先进”,改变“落后”。19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参照西方理论,结合自己的思考,以期提出突破性的发展理论。...[详细]
时间:2013-02-17 22:17
查看:401次标签:中国话语学术
“国家形象”是中国当前极为“棘手的战略问题”,事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形象”是指在“我者&...[详细]
时间:2012-12-26 13:15
查看:619次标签:中国话语形象有关
“夜校”式宣讲...[详细]
时间:2012-12-18 11:50
查看:416次标签:话语现实体系